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卢哲,王法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2025年的夏天,许多地方都经历了异常的高温和热浪。这让我们见识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威力。我们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紧密相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让地球储存更多热量。科学家们因此一直都在密切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不过,大气并不是碳的唯一去处。海洋也在不断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我们一般把能够储存二氧化碳的地方叫做“碳库”或“碳汇”。而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碳库,海洋中的碳有不同的形态:一部分存在于浮游植物、鱼类等生物体内,随着生物的生长和死亡不断循环;还有一部分则以“溶解有机碳”(DOC)的形式存在,以分子形式被溶解在海水里。这个溶解有机碳库的储量几乎和大气中的碳含量相当。因此海洋对于调节全球的气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海洋里竟有一个“隐藏碳库”?
想象一下,地球上有一座巨大的“碳银行”。在这里,二氧化碳就像货币,被存入、转出,维系着地球的气候平衡。我们常常盯着大气这家“分行”,因为它的“账户”里存有大约800 PgC 的二氧化碳。但如果你翻开账本,就会发现另一件惊人的事实:海洋溶解有机碳库(DOC),大约600–700 PgC,和大气里的碳数量几乎旗鼓相当。换句话说,大海里无形的“隐形存款”,和大气分行的二氧化碳的“余额”是同一量级。
这些“碳货币”从何而来?很大一部分来自海洋里微小的“员工”——浮游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赚”进来,再经过复杂的食物网和微生物分解,部分被转化成难以分解的溶解有机碳,最终长期留在海洋里。于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出现了:在这座地球级的“碳银行”,这些微小“员工”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碳存款”,它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来决定“存多少”、“取多少”?
二、突破性发现:浮游植物竟是碳库“大管家”
在过去,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员工”释放到海洋里的有机碳,大多是“活性碳”——容易被细菌迅速分解、重新回到二氧化碳循环里的那一类。换句话说,它们像是把钱放进“活期账户”,随时可以被取走。
然而,最新的研究却带来了颠覆性的发现:浮游植物产生的溶解有机碳中,有超过10%属于“惰性碳”。这种惰性碳分子结构稳定,难以被微生物利用,就像是被存进“长期定存账户”,可以在海洋里存留几十年、甚至上千年。这一数据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为科学界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浮游植物并非只制造短期周转的活性碳,而是普遍地向海洋“碳银行”注入长期存款。换句话说,浮游植物不只是碳循环的“搬运工”,更是掌管着全球碳平衡的“大管家”。
三、技术革新:从显微镜到卫星的科技之旅
如果说浮游植物是碳库的“大管家”,那么科学家要想揭开他们的“理财秘籍”,就必须有一套先进的“侦探工具”。
近几十年,技术的飞跃让我们逐渐看清了过去无法想象的细节。其中,一件利器便是能“看清分子指纹”的超高分辨质谱技术。它可以分辨出海洋溶解有机碳里数以万计的分子差异,就像在庞大的账本里逐条核对流水,区分哪些是短期周转的“活期资金”,哪些是长期锁定的“定存资产”。
不过,再精密的账本也只是局部的记录。要真正理解整个“银行系统”的运作,还需要把视野从一个账户扩展到全球。这时,遥感技术登场了。如今科学家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或船只上的观测,而是借助卫星,从太空中实时追踪海洋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暴发。就像拥有了一张覆盖全球的“监控图”,我们能够随时观察碳库管理者们在浩瀚海洋中的活动。
然而,账本的细节与全球的全景数据汇集到一起,就会变得庞杂而复杂。于是,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应运而生,成为新的“会计师”。它能在海量信息中发现规律,把分子层面的精细数据和全球尺度的动态观测结合起来,大幅提升碳循环预测的精度,帮助我们更清楚地预判海洋在未来气候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凭借从分子“指纹”到全球“卫星视角”,再到人工智能的深度解析,科学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手段打开海洋碳库的“黑匣子”。这些技术不仅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浮游植物这个“大管家”如何管理碳的存取,也为回答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这座“超级碳银行”还将如何运行?
四、全球图景:硅藻才是真正的“碳汇冠军”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整个地球海洋,就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在浮游植物家族中,硅藻才是这座“超级碳银行”最能干的“顶尖理财官”。研究数据显示,海洋溶解有机碳的变化中,有高达63.8%可以受到这位“理财官”的掌控。这几乎等于告诉我们:全球碳库的“存款量”有一半以上都掌握在硅藻手里。
更有趣的是,这些“理财管家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理财习惯”也不一样。在生长期,它们释放的惰性溶解有机碳明显更多,相当于不断往账户里加大额“定存”;而在衰退期,释放的顽固碳比例则下降,说明“存款”效率随季节而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差异,正是理解全球碳汇波动的关键线索。
如果把这些数据用图像呈现出来,一幅壮观的“全球海洋碳库分布图”将展现在我们眼前:蓝色海洋中的硅藻高产区,正源源不断地为地球的“碳银行”输送存款。
五、未来影响:气候变化下的海洋碳循环
海洋碳库的稳健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浮游植物的表现。浮游植物暴发的持续时间,就像分行经理每天的工作时间,直接决定了碳能存入多少“长期定存”。如果暴发周期缩短,碳存入的总量就会减少;如果延长,全球碳库的稳健性就会增强。
同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也至关重要。不同能力的“理财官”在释放惰性碳的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硅藻是“顶尖理财官”,负责大部分长期存款;其他小型浮游植物则更多处理短期流动资金。因此,群落结构一旦发生变化,整个碳库的功能和稳定性就可能被影响。
理解这些规律,不仅是科学探索的前沿,更是预测未来碳循环变化、评估气候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和模拟浮游植物的活动,我们可以更精准地预判海洋碳库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表现。
浮游植物,这些肉眼难以见到的小微生物,却承担着地球级“碳理财”的重任。它们决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量,影响着气候调节的能力。浮游植物与其他关键微生物一同让海洋碳库在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尺度上保持稳定。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不只是关乎生物多样性,更是保障全球碳循环和气候稳定的重要举措。关注这些微小的生灵,就是在为地球的“碳银行”守护未来。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