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总被患者和家属贴上 “神秘又可怕” 的标签 ——“插上呼吸机是不是就任由机器摆布了?”“一旦用上就再也离不开了?” 然而实际上呼吸机更像是一位 “临时救援者”,核心任务专为疲惫的肺部 “减负”,最终协助患者重新夺回呼吸的主导权。

今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万荣文主任医师就来揭开呼吸机的 “真实面纱”。

(▲AI图)

呼吸机不是 “掌控者”,而是 “辅助伙伴”

简单来讲,呼吸机的核心作用是协助人体完成气体交换,为虚弱的肺部 “搭把手”。它的三个主要工作为:

**1.送气:**当患者自主呼吸微弱甚至消失时,呼吸机会按照预设的频率和压力,将含氧气体 “推送” 至肺部,犹如给瘪掉的气球充气,机器提供的力量能让肺泡充分舒展,从而确保机体获得充足氧气。

**2.辅助:**若患者仍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呼吸机会敏锐 “感知” 其呼吸动作,在吸气的瞬间 “添把力”,让吸气更轻松;呼气时则主动降低阻力,助力气体顺利排出。这就像外骨骼登山助力器,机器顺着人的节奏发力,而非 “强迫” 人跟着它的节奏走。

**3.支持:**医生会依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来调整呼吸机的 “支持力度”,病情好转时,支持力度逐步下调直至将呼吸 “主导权” 交还给患者的肺和呼吸肌。

从 “依赖” 到 “独立”:撤机才是最终目标

“用上呼吸机就摘不掉”的担心是多余的,而实际上,帮助患者撤机(脱离呼吸机)正是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撤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评估:**医生动态监测肺功能、呼吸肌力量、意识状态、自主咳嗽、血氧指标稳定、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等,判断患者是否具备撤机条件。

(▲AI图)

**2.降低支持:**通过降低呼吸机的支持压力、氧气浓度等参数,让患者的呼吸肌慢慢 “重新上岗”。

**3.脱机实验(SBT):**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会尝试断开呼吸机,改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医护人员会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等指标,判断身体是否能适应自主呼吸。

**4.完全撤机:**SBT成功后,便可彻底撤离呼吸机。之后通过鼻导管、面罩等方式继续辅助供氧,直至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康复锻炼:为撤机注入“动力”

撤机成功与否,离不开患者的主动配合与科学康复锻炼。就像运动员赛前集训,呼吸肌和肺部也需通过 “训练” 恢复力量:

**1.呼吸训练:**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增强膈肌(主要呼吸肌)力量,提升呼吸效率。

**2.肢体活动:**即便卧床,医护人员也会协助或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翻身、坐起等动作,以此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3.心理调节:**许多患者会因 “依赖机器” 产生焦虑情绪。其实呼吸机只是 “临时拐杖”,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更快摆脱对它的依赖。

(▲AI图)

中西医结合:为呼吸康复“添助力”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ICU,除常规西医治疗外,还会借助中医特色疗法,如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呼吸功能;运用中药调理体质、改善肺功能;采用中医康复手法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淤积。

这些中西医协同方案,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撤机期,加速康复进程。

总的来说,呼吸机是重症救治中的 “得力帮手”,是为了让患者的肺得到充分休息与恢复,而非 “控制” 人体。医护人员每一次的参数调整、每一次的康复指导,都只为一个目标:让患者早日脱离机器,重新拥有顺畅的自由的自主呼吸。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彭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