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称: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游龙,狗尾巴花
功 效:祛风利湿
有一个民间传说,一位官员即将远行。临行之际,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送别。送行队伍中,文人雅士占了多数,但也有几位外表粗犷,行为豪迈的武官。武官与文人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言表的隔阂。文人对武官的到来顿感不悦,便决定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戏弄他。
于是,文人提议,在场的每个人,即兴创作一首诗,来表达对即将远行官员的祝福。文人们才思敏捷,稍作沉思后,自信满满,便流畅地吟诵出一首首优美的诗句。
终于轮到那位武官了。文人们心中早已盘算好,他们认为,武官不会作诗。便带着嘲讽的心态,期待着武官出丑。然而,武官却从容不迫地开口了,铿锵有力地说:“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这两句诗,初听显得平庸,文人们暗自窃笑。但武官紧接着说出的后两句诗,却让在场的文人们都感到震惊:“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这首诗的言辞,朴实无华,但它所蕴含的意境,却极为贴切,以红蓼花为象征,深刻地表达了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虽然,美丽的花朵,各有其独特的花语。而立志与思念,就这样成了红蓼的花语。
我与红蓼的相识,早于对它典故的了解。在我幼年时,与它初次相遇那一刻,在群魔乱舞的草丛之中,一株株、一丛丛、一片片的红蓼,散发着粉红色的光芒,引诱我的视觉,情不自禁伸出稚嫩的小手,采摘它的花朵,作为我的玩具,随后由大孩子帮我编入发辫中,使得我的发丝间,也闪烁着粉色的光泽。实际红蓼随处可见,而我对它的偏爱,仅仅是因为它可以成为我的玩具而已。每当夏秋季,它便从野草中脱颖而出,生机勃勃。远望之下,粉红色的花海,宛如一束束支撑天穹的火炬。
红蓼属于蓼科蓼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植物。它的祖籍为印度,古时通过中国传入东亚地区,不仅在中国各地广泛生长,还扩散至朝鲜、日本、俄罗斯、菲律宾、欧洲以及大洋洲等地,成为一种归化植物。特别值得注意,在中国,除西藏外,红蓼的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它对土壤的要求也不苛求,既能在湿润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也能在干旱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但是,红蓼偏爱温暖湿润的环境,无论是湿润的河岸、池塘边,还是干旱的山坡、路旁,它都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之后肆意生长。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让它在多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
蓼科植物中,大多种类的高度都能超过一米,而红蓼的株高,更是达到惊人的两米;它的茎干直立粗壮,上端部分,常常分出众多的枝条,整个茎干上,密布着长柔毛。枝茎细长错落,蓼叶疏密有致,枝节处泛出淡红。叶片与烟叶相似,呈宽卵形或宽椭圆形,尖端逐渐变尖,基部圆形或接近心形,略微向下延伸,边缘完整无缺,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缘毛。叶片的两面都覆盖着短柔毛,而叶脉上却密布着长柔毛。叶柄上也长满柔毛。托叶鞘筒状,薄薄的质地如膜,同样被长柔毛所覆盖,通常在顶端附近,会有一条绿色的草质翅。
红蓼的花是穗状的,生于顶端或腋下,花朵紧密排列,略显下垂,通常由数朵花组成圆锥形花序。漏斗状苞片宽阔,质地类似草本,也是绿色,表面覆盖短柔毛,边缘有长缘毛。红蓼一生中,多次开花,每次开花后,都会新生花穗,数量从两穗至三穗不等,每穗花比高粱米粒小。苞片内含三至五朵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分为五个深裂片,每个裂片都是椭圆形,颜色为淡红或白色;雄蕊七枚,长度也超过花被;花盘清晰可见。两个花柱,中下部合生,长度超过花被,柱头顶端头状。低垂的穗花,在风中摇曳,宛如少女含蓄的微笑。红蓼的果实为瘦果,形状近似圆形,双凹陷,颜色为黑褐色,表面有光泽,被宿存的花被所包裹。红蓼花形优美,特别诱惑蜜蜂。此时,也吸引养蜂人的到来。它米粒状的花瓣,让蜜蜂忙碌奔波。花期漫长,蜜蜂从六月花开忙至秋季。
红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采取一种极端的自我激励方式,即著名的“卧薪尝胆”。在这个故事中,“薪”特指“红蓼”。相传,勾践在极度疲惫和困顿之时,会用红蓼辛辣的味道,刺激自己的眼睛。这种做法被称为“卧薪”,具体而言,即“目卧则攻之以蓼薪”。红蓼的辣味,促使勾践流泪,泪水的流淌,让他重新获得清醒和警觉。勾践通过这种自虐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不可放松警惕,不可忘记国家的深仇大恨。因此,越国战胜吴国的过程中,红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在战争中有所贡献,更让“卧薪尝胆”的故事成为一种象征,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影响了无数后人,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游龙”是红蓼的别称,其名源于“枝叶之放纵”,而“龙”则因其枝干弯曲盘旋,触地即生根,状如龙形。《诗经·郑风·山有扶苏》载:“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中描绘了高山之上,挺拔的青松,与低洼处枝叶放纵的游龙。未见俊逸的子充,却遭遇了狡黠的少年。诗人以桥松为参照,批评其伴侣行为轻佻,缺乏承担重任的气度。
红蓼的果实富含淀粉,可用于酿造美酒,为此,红蓼又名“酒曲花”。自古以来,便是酿造植物酒曲的重要原料。在徽州,每逢红蓼盛开季,诸多百姓依循古法,以红蓼花为原料制作酒曲。清晨露水未干时,他们采摘红蓼花。此时花质最佳,可制出上等酒曲。采集后,仔细剔除杂质和枝梗,用泉水彻底清洗,稍作晾干,再用石臼捣碎。接着,将红蓼花泥与干米粉混合,揉成汤圆大小的球状,整齐排列在铺有新鲜茅草的竹匾上,完成酒曲原胚的制作后,取来上一年留存的老酒曲,碾碎后撒于新胚之上,敦促更佳的发酵。随后,用洁净的茅草,或松针覆盖新胚,让其自然发酵。当散发出蓼花淡雅甜香时,便将酒曲散开,置于阳光下晾干,最终存放在罐中。酒曲制作完成,成品散发出香甜气息,夹杂着草木的清香。使用红蓼花酒曲酿造的米酒和甜酒,口感更为醇厚,营养价值也更为丰富。
红蓼的生长从不偷懒,迅速完成生长的目标。茎干高大而繁茂,叶片鲜绿,其中密布鲜红花朵,因花朵美丽的外观,还有旺盛的生长特性,红蓼最适合作为观赏植物。在室内的环境中,把红蓼摆在窗台或电脑桌之上,不仅为室内增添自然色彩,还能适度提升室内湿度,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在我的记忆中,红蓼最大的用途,尤其在夏季,将其收割回家,晾干后用它驱赶蚊蝇。只是,它的气味过于辛辣,长时间使用对眼睛有刺激。
此外,红蓼可作为牛、羊等家畜的饲料,红蓼的幼苗,也是猪所偏爱的饲料之一。红蓼不仅在农业和畜牧业中,有着特殊用途,它还有显著的药用价值。红蓼的果实在中医中,扮演着治疗疾病的多重角色,它的果实被称作“水红花子”,应用于多种药方。《本草纲目》记载:“常食红蓼,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并指出它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积化食、利尿等功效。古人种植红蓼的目的,不仅出于观赏,还将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春季至夏季,红蓼的嫩茎叶最为鲜嫩,可采摘后洗净,通过凉拌或蒸煮的方式烹饪,成为一道佳肴。红蓼也被用作烹饪的辅料——在烹饪鱼类时,将红蓼叶子填入鱼腹,可以去除腥味。在明代辣椒传入我国之前,蓼科植物,包括红蓼,不仅是药材,还是餐桌上的辛辣蔬菜,与葱、蒜、韭、芥并称为“五辛”。
红蓼粉嫩的色彩,总是令人心情愉悦。随着岁月悠长,我愈发喜欢用画笔,去捕捉野草野花的色彩,不知何故,每当画笔触及白纸的瞬间,我的眼前便浮现出红蓼,随风舞动的俊朗。那一刻,我急切地渴望回到故乡,回到那些陪伴我成长的田野与山川。我渴望在开满红蓼的河畔漫步,以慰藉我对自然的深情与思念。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