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柑橘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然而高强度光照亦会对柑橘果实造成损害。因高温强光直接暴晒所引发果实与枝叶的生理性病害,被定义为柑橘日灼病。

经广西柑橘创新团队桂西北站与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西林团实地走访探查,发现部分早熟柑橘园内日灼病发生率超过20%,对果园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橘日灼病,已成为当前柑橘种植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日灼病发生规律及原因

日灼病集中于7~9月发生,此阶段中午至下午阳光直射强烈,果面温度极易超过40℃。树冠顶部、外围以及西南方向无枝叶遮挡的果实向阳面,其油胞会破裂,进而出现蜡黄色或浅褐色圆形斑块。随着病情发展,斑块扩大并凹陷变硬,最终形成褐色革质疤痕。后期果肉会发生木质化、枯水现象,致使整个果实产生异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轻度日灼在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时存在恢复的可能性,而重度损伤则不可逆转。

日灼病发生受气候、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综合影响。气候与环境方面,连续高温干旱、空气湿度低时,果实蒸腾弱、降温不足,易发病;土层浅、保水性差的砂质土果园或土壤贫瘠果园,发病重;午后日照强且久的西向坡地或果园西侧,是高发区。栽培管理方面,土壤缺钙、钾等元素,会降低果皮韧性和细胞持水力;树势弱的植株叶片少、遮阴不足;连续干旱未及时浇水,会使树体水分不足、抗逆性下降;挂果量过大,消耗营养多,新梢少无法遮果,使果实暴露强光下,这些不当农事操作会促使发病。此外,高温时段用石硫合剂、矿物油、乳油类农药,会加剧果皮灼伤。

二、综合防控措施

1.降温保湿。

采用生草栽培方式,培育绿肥,或在高温期对树盘覆盖秸秆或杂草,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改善果园小气候;午后进行灌溉,维持土壤湿润状态。

2.物理遮光。

针对受阳光直射的果实,可采取套袋处理、张贴白纸或涂白操作。涂白操作可选用石灰水或专用涂白液等,依据实际情形,选择整树涂白或仅对阳面涂白,若选用纳米钙防护剂,可按照1∶10的比例兑水稀释后进行喷施。

3.营养管理。

补充钙、钾等元素肥料,以增强果皮韧性和持水力,喷施海藻酸以提升树体综合抗逆性。或者选用叶面喷施糖硼醇钙750倍液与抗蒸腾剂500倍液的混合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从6月上旬开始,至少连续喷施4次,持续到8月中下旬效果更佳。

4.树体管理。

①树势管理。

进行合理修剪,培养内膛枝挂果,降低外围挂果量。对于弱树和小树,减少挂果量或不挂果,以促进营养生长,增强树势。

②科学挂果。

依据树势确定挂果量,保持适宜的叶果比,避免出现整树“果压头”现象,防止抽梢能力减弱和大量果实暴露。特别是对于支撑能力较弱的刚丰产树或中庸偏弱的老树,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应保留一定数量的延生枝组,确保适量的新梢抽发。

5.科学用药。

避免在高温时段喷施农药,使用悬浮剂替代乳油类药剂。

轻度日灼病虽存在补救的可能,但防治重点应置于高发期前的预防工作。6月需做好营养补充、铺草、喷白等措施,而非在发病后进行补救。物理遮光为最为直接有效的防治手段,然而最为理想的防治措施是实施良好的树体管理和科学挂果,即增强树势、合理挂果、内膛挂果以及以叶遮阳。

作者 | 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罗顺遂 周银慧 费永红

来源: 罗顺遂 周银慧 费永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