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钻戒与玫瑰的岁月里,古人的定情信物承载着比金银更厚重的承诺。这些寄托深情的物件穿越时空,在博物馆的展柜中依然散发着爱的温度~
粉盒:闺房中的爱情蜜语
北宋·龙泉窑并蒂莲盒
图源|观复博物馆
在众多定情信物中,粉盒是与现代生活最无代沟的文物。它古时称香盒、油盒、黛盒,是古代女子存放脂粉的化妆盒。
北宋时期,男方提亲的聘礼除金银财宝外,必配一件盛满脂粉的粉盒。若金银是媒妁之言的老礼,粉盒才是鉴别男方情真意切的信物。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竹梅双喜粉盒
图源|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藏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竹梅双喜粉盒,以竹梅双喜的纹饰传递爱意;龙泉窑并蒂莲盒则以并蒂莲象征“连理枝头并蒂花”的誓言。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一方罗帕、一枚扇坠都能引发遐想,而双雁、并蒂花图案的粉盒更是一封无声情书。想象深闺中的女子每日对镜梳妆,纤指轻启情郎所赠粉盒,蘸取胭粉的瞬间,浓情蜜意便化作面若桃花。
铜镜:明镜鉴心的永恒承诺
明·夫妇偕老铜镜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津博物馆
古人常以铜镜互赠,寓意“明镜照心”,映照岁月中的深情厚谊。
天津博物馆的明代“夫妇偕老”铜镜更为直白。钮外四周铸造“夫妇偕老”四字铭文,另有两道弦纹,弦纹是古代陶器及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之一,类似凸起的线条。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津博物馆
“夫妇偕老”寓意夫妻和睦、相伴到老,直到今天,与其相近的词“白头偕老”依然是新婚祝福的高频文案。“偕老”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面小镜可能是日常用品,抑或是随葬之物,寄托着夫妻白首不离的终极愿望。
婚嫁器物:仪式中的爱情见证
战国·彩绘漆木凤鸟双连杯
图源|湖北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
这件战国彩绘漆木凤鸟双连杯,是楚地婚礼上新婚夫妇行合卺之礼的饮酒器皿。如何让新人同时饮酒?奥秘在于双连杯接近杯底处,有一根细竹管将两杯连通。双方只需各执一根管子放入杯中,形似各自饮酒,却是在饮用同一杯酒。
合卺之礼是古代婚姻礼仪诸多环节之一。《礼记·昏义》就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的记载。如今,新人在婚礼上喝交杯酒的习俗,应是由古代合卺之礼演化而来,同样是为祝福新婚夫妇同甘共苦、永结同心。
元·鸳鸯戏莲金簪
图源|武汉博物馆 湖北日报
鸳鸯自古也用来比喻男女爱情,“鸳鸯戏莲”纹常出现在婚嫁器物上。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元代鸳鸯戏莲金簪,其上嵌有两只立体鸳鸯,四周以金丝制成涡纹,寓意鸳鸯戏于莲池水中,颇有意趣,表达了古人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当璀璨灯光取代了烛影摇红
当钻戒玫瑰替代了香囊玉佩
不变的是有情人对“永结同心”的期盼
站在博物馆展柜前
依然能感受到这些文物散发的温度
无不诉说着同样的心意: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END
资料来源:观复博物馆、央视新闻客户端、天津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湖北日报、湖北文物、湖北省博物馆
图片来源:观复博物馆、央视新闻客户端、天津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湖北日报、湖北文物、湖北省博物馆
封面图源:故宫博物院《缂丝七夕乞巧图轴》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审核专家:李小英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