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音世界”到“有声天地”,从“望而却步”到“新声启航”。一位48岁女性的重生故事,见证国家政策的温暖力量,聆听生命中最动人的回响。

01

命运转折 集采带来希望

“耳蜗要二十多万,我根本不敢想。”这是48岁的王女士(化名)曾经的无奈。去年,她突发性耳聋,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听力始终没有恢复。耳朵彻底失聪后,她常常焦虑、失眠,生活被按下了“静音键”。

家庭的重担更让她心力交瘁:丈夫因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家境拮据,夫妻二人相依为命。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她一度打算就此忍受。但国家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落地,让她重新燃起希望。

“现在国家政策好,费用降下来,还能报销,不然我根本不敢想。”王女士说。

最终,她还是把希望托付给了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回忆起当时的决定,王女士说:“接到通知那天,不到一个小时我就赶来住院了,就认定在这儿做。医生有经验,护士照顾得仔细,心里很踏实。”

在省内知名耳科专家团队的会诊下,对她进行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第五天,她顺利出院,心里悬了许久的大石头终于落下。

02

听见新声 开机之旅启程!

9月9日,在这个寓意长久的日子,王女士迎来了人工耳蜗开机时刻。

在耳蜗工作人员的专业调试下,处理器与植入体逐步匹配。当第一串电子脉冲传入大脑时,她睁大眼睛,激动地喊道:“听见了!真的是声音!”

这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做得起手术;感谢民生医院的专家,让我重获新声。我终于,重新听见了世界!”

03

政策普惠 普通家庭也能“听见”!

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实施,让这一曾经动辄二三十万元的高端手术,从“望而却步”变成了“看得见、做得起”。

费用大幅下降:单侧植入总费用从原先二三十万元,降至7万元以内;

医保报销可叠加:集采政策+医保报销的双重支持下,患者自付费用可降至1–3万元;

普惠更多人群: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使因经济原因而错失治疗机会的听障儿童能够尽早接受植入,不再错过语言发育黄金期。像王女士这样因费用长期观望的患者,如今也能抓住机会重获新声。

人工耳蜗适用于哪些人群:

① 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语前聋和语后聋);

② 佩戴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04

听见未来 重启人生

开机只是新生活的起点,接下来王女士将通过多次系统调试和康复训练,逐步适应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对她而言,这不仅是听觉的恢复,更是生活信心的重要重建。

从“不敢想”到“听得见”,国家政策的温暖与专科医疗的守护,让这个普通家庭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据统计,我国约有2700万听障人群,其中儿童超过80万,每年新增的听障儿童约2-3万。集采政策的落地,为无数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家庭点亮了“新声”的希望。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将继续以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帮助更多听障患者从“静默”到“新声”,让“听见”的希望照亮每一个家庭。

来源: 耳鼻喉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