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肆虐,高温闷热让老年糖友脱水风险陡增,而脱水正是诱发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重要推手。
一、什么是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为何如此凶险?
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沉默的杀手”,临床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意识障碍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为核心特征。一旦延误救治,短短数小时就可能危及生命。
更需警惕的是,这类并发症“偏爱”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40%的患者在发病前无明确糖尿病史,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口渴、多尿等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天热没精神”,进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秋老虎的高温脱水、不当食用高糖瓜果(如过量吃西瓜)等,都会成为诱发它的“导火索”。
二、从早期信号到昏迷,以下表现别忽视
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发展有一个渐进过程,从早期到昏迷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各有侧重,糖友及照护者需逐一警惕:
1.早期:“三多一少”加重,易被误判
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症状的进行性加重:
比如平时每天喝1500ml水,突然增至2500ml以上;
尿量明显增多,且尿液颜色深如浓茶;
饭量未减但体重一周内下降明显。
此时若误以为是“天热正常反应”而未干预,病情会迅速进展。
2.中期:脱水明显,意识开始异常
随着病情发展,脱水症状逐渐凸显:
皮肤及口舌极度干燥,用手捏起手臂皮肤后,回弹速度明显变慢(超过2秒);
眼球凹陷,眼窝深陷;
脉搏加快(每分钟超过100次),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部分患者还会出现38.5℃以上的中枢性高热(服用退烧药效果不佳)。
同时,意识状态也会出现改变:
原本开朗的老人变得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说话含糊不清,答非所问;
白天嗜睡,晚上却烦躁不安,这些都是大脑受高渗状态影响的信号。
3.晚期:陷入昏迷,并发症丛生
若仍未及时救治,患者会迅速陷入昏迷,同时可能伴随抽搐、偏瘫、偏盲、失语等局灶性中枢神经受损症状,看起来类似“中风”。此时极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脑水肿(头痛、呕吐、瞳孔异常)、心力衰竭(胸闷、气短、下肢水肿)、低血压休克(四肢湿冷、意识模糊)、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应激性溃疡出血(呕血、黑便)等,救治难度大幅增加。
三、秋老虎天精准预防:4招阻断风险
结合秋老虎天气特点和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诱发因素,糖友尤其是老年糖友,需做好以下4点预防措施:
1.科学补水,拒绝“口渴才喝”
不用纠结每天必须喝2000ml,按时间+场景提醒自己,同时避开甜饮料误区:
①晨起空腹喝1小杯(约150ml)温水,唤醒身体代谢。
②每餐饭后30分钟喝半杯(约100ml),避免饭后立即喝影响消化。
③每天10时、下午3时各喝1杯,若当天出汗多(如出门散步、做家务),额外多喝半杯。
④睡前1小时喝少量(约50ml),避免夜间脱水,又能减少起夜摔倒风险。水杯选带刻度的,每次喝多少一目了然。若老人记性差,可在手机设闹钟,或让照护者定时提醒。
饮品首选白开水,也可喝淡茶水(如绿茶、菊花茶,不加糖),避免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包括果汁),这些饮品会升高血糖、加重脱水。若喜好甜食的糖友,可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
2、控糖:盯紧饮食,勤监测,避开瓜果陷阱
血糖稳定是预防脱水高渗的核心,尤其要避开解暑瓜果的坑:
①巧吃瓜果: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三减”要求,糖友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时,可选低GI瓜果(如苹果、梨、柚子),每次不超过100g(约小半个苹果),在两餐之间吃;避免西瓜、荔枝、葡萄等高GI瓜果,若实在想吃,需减少下一餐主食量(如吃250g西瓜,减半碗米饭),并在吃后2小时测血糖。
②勤测血糖:每周至少测3天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若吃了瓜果、喝了非白开水饮品,或出现头晕、口干,随时加测;若血糖>16.7mmol/L,别自行加药,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方案。
③少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g(约1啤酒瓶盖),合并高血压的糖友可进一步限制摄入量,同时应限制摄入含盐高的食物,如味精、酱油、调味酱、咸菜、酱肉等高盐食物(会加重口渴),减少因口渴多喝却选错饮品的风险。
3、日常防护:减少出汗,防跌倒
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流失,同时避免因脱水导致体力不支引发意外:
①避高温时段出门:10时-16时气温最高,尽量待在家,若需出门,戴帽子、打遮阳伞,穿宽松透气的棉衣物,减少出汗;
②家中备应急包:包里放血糖仪、采血针、常用降糖药,再备1盒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能快速补充电解质,比单纯喝白开水更有效),若出现轻度脱水症状,可及时冲饮;
③固定物品位置:把水杯、药盒放在客厅、卧室等常活动区域的显眼处,方便老人随时取用,减少起身找东西时因乏力跌倒的风险。
④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情绪激动(应激状态易升高血糖);积极治疗感冒、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感染是诱发高渗昏迷的重要因素)。
4.照护者多留意,早发现早干预
对于老年糖友,照护者要每天观察其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尿量变化,若发现老人出现“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口干舌燥、尿量突然减少”等异常,立即测血糖和血压,若血糖>16.7mmol/L且伴随脱水症状,无论是否有意识障碍,都需立即送医,切勿拖延。
夏秋交替的秋老虎虽“凶猛”,但只要糖友及照护者掌握“识别信号、科学预防”的方法,就能安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把“三减三健”融入日常,用科学的方式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