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或是在偏远山区无法接入网络,可能想不到未来6G网络会用一种“智能反光镜”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北京理工大学、中兴通讯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这种由大量可编程单元组成的二维超表面,能像“会思考的镜子”一样智能调控电磁波,破解当前通信网络覆盖差、功耗高、多用户干扰三大瓶颈。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为6G实现“全球无缝覆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通信网络的“老大难”:覆盖、功耗与干扰
当前5G网络虽已广泛应用,但在高楼峡谷、深海沙漠等场景,信号覆盖仍像“打地鼠”——基站建得再多,总有“盲区”;同时,基站和终端设备功耗居高不下,5G基站功耗是4G的3倍,手机一天一充成常态;多用户同时接入时,信号干扰如同“多人抢话”,网速骤降。
“RIS就像给通信系统装了‘智能反光镜’。”研究团队解释,传统通信依赖基站主动发射信号,而RIS通过无源反射调控电磁波,无需复杂射频链,功耗仅为传统基站的1%,成本降低70%。它能将基站信号“反射”到盲区,像“用镜子把阳光引到暗室”,还能动态调整反射角度,减少多用户间的干扰。
RIS“黑科技”:三大创新破解核心难题
RIS虽潜力巨大,但应用中面临“级联信道难调控”“多用户抢资源”“波束倾斜”等挑战。团队针对性提出三大解决方案:
级联信道解耦:把复杂光路拆成两段调
RIS辅助通信的信道是基站-RIS-用户的级联链路,像“基站到镜子再到眼睛的光路”,传统算法难以同时优化两段链路。团队提出将RIS调控矩阵分解为接收和发射两个子矩阵,分别匹配基站-RIS和RIS-用户信道,如同“先调镜子对准基站,再调镜子对准用户”,使波束成形精度提升30%,信号强度增强2倍。
分块RIS:一面镜子变多面,各对一个用户
RIS通常是一整块超表面,只能同时对准一个用户,多用户接入时如同“用一面镜子给多人打光,有人亮有人暗”。团队将RIS分成多个子块,每个子块独立调控,像“把大镜子拆成小镜子,各自对准不同用户”。实验显示,这种分块设计使多用户接入时的干扰降低40%,频谱效率提升50%,尤其适用于城市密集用户场景。
真时延(TTD)机制:解决“彩虹波束”难题
宽带通信中,不同频率信号经RIS反射后会出现“波束倾斜”,如同“彩虹光通过棱镜后分散”,导致部分频段信号失真。团队引入TTD机制,通过精确控制各单元的时延,让不同频率信号同步聚焦,像“调整棱镜角度使彩虹光重新汇聚成白光”,宽带通信的信号一致性提升80%,支持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从实验室到商用:6G通信的“万能补丁”
RIS技术已得到工业界验证:中兴通讯联合东南大学等机构在2020年成立RIS任务组,推动技术标准化;2022年RIS技术联盟(RISTA)成立,成员包括华为、中国移动等30余家单位。在仿真测试中,RIS辅助的5G系统在城市峡谷场景下,信号覆盖盲区减少60%,用户下载速率提升2.3倍;在物联网场景中,无源RIS终端续航达10年,是传统设备的5倍。
未来,RIS将成为6G的“万能补丁”:在偏远地区,RIS可替代基站实现广覆盖;在室内,RIS贴在墙面就能增强Wi-Fi信号;甚至在卫星通信中,RIS可调控星地链路,实现天地一体化通信。不过,RIS的大规模应用仍需突破标准化、工程误差校准等挑战,预计2030年将与6G网络同步商用。
6G愿景:“智能电磁环境”让万物互联更高效
“RIS不仅是通信设备,更是构建智能电磁环境的基石。”论文作者赵亚军表示,未来RIS可与AI结合,实时感知用户位置和需求,动态调控电磁波,让通信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却无形”。例如,自动驾驶汽车通过RIS实时调整车联网信号,远程手术中RIS确保医疗设备低延迟通信,深空探测中RIS辅助航天器与地球的高速数据传输。
来源: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F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