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又译作铁达尼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旗下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注册排水量46000吨,1909年3月31日在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且最豪华的邮轮长269米,约2200人一同踏上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从英国南安普敦前往美国纽约,但对其中的1500多位乘客和船员而言,这将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旅行。
乘客形形色色,包括富裕的度假者,以及追寻「美国梦」的劳工阶层移民。由于下层每人分到的空间较少,三等舱就占了多数,船上更遵循着严格的舱位规定。
在设计上,泰坦尼克号着重于舒适度,而非速度。然而,安全性是否因此被牺牲了?当时全球最富有的人也搭乘了这艘船,这可谓豪华旅行的重要里程碑。二等舱的环境与其他邮轮的一等舱相当,乘客可享有健身房、泳池、图书馆和高档餐厅。
建造初期,泰坦尼克号就出现了问题,发生过一系列意外和险情。虽然大多数档案是关于沉船的罹难者,但首批受难者其实是泰坦尼克号的建造工人。约3000人投入建造工作,耗时两年才完工。在这一过程中,甚至在船只下水前,就有八名工人丧生,另有28起严重意外。
泰坦尼克号在驶离南安普敦时,差点就发生了更大的事故。离港时,仅差几米就要撞上另一艘船。这虽令乘客们不安,但无人料到这起意外很快就变得微不足道。
总体而言,在远洋航行中乘坐这艘船令乘客感到相当安心。邮轮设计师甚至称泰坦尼克号为「永不沉没之船」,就当时的标准来看,即使多个水密舱进水,也不会立即沉没。然而,这艘永不沉没之船终究葬身海中,并就此成为历史。
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出发后仅四天,泰坦尼克号就遭遇不幸。撞上冰山仅2小时40分后,这艘船就成为躺在大西洋底的残骸。
被泰坦尼克号撞上前,这座冰山已经漂流的距离约有1600千米。冰山可能从格陵兰岛西岸的冰川断裂入海中,露出水面的部分估计高度有30米,水面下则有更大体积的冰。由10万年前的降雪形成的这座冰山,重约150万吨,几乎是泰坦尼克号重量的30倍。
“冰山!前方有冰山!”这是瞭望员弗利特看到冰山后喊出的第一句话,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时,弗利特与雷金纳德·李正在值勤。
当晚的海面异常平静,这就看不到浪涛拍打冰山,难以发现远处的物体,要发现水中的危险比平时更难。
在这样的夜里,两人站在高处的桅杆瞭望台内,偏偏少了双筒望远镜,更难以及时发现逐渐逼近的冰山。在后续的事故调查中,弗利特表示,若有双筒望远镜,他会更早看到冰山。但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员未能找到望远镜(因为当时船上唯一的一副双筒望远镜被二副锁在了柜子里,而那位保管柜子钥匙的二副最后并没有上船),瞭望员只能用肉眼观测。
弗利特和李在午夜后交班,新的瞭望员来接替。在帮助妇孺登上救生艇后,两人皆幸运生还,才能把事故细节公之于世。
一名泰坦尼克号船员在事故调查中发言。
撞上冰山后,大副威廉·默多克(William Murdoch)立即下令关闭水密舱门。在门完全关闭前,海水突然涌入右舷的第六锅炉房。水密门锁上后,船务人员得以从逃生梯离开进水的船舱。为了让引擎熄火,锅炉工迅速切断蒸汽供应。短短15秒内,所有引擎都停止工作。
泰坦尼克号拥有16个水密舱室,在最多4个舱室进水的前提下,船才能保持漂浮。撞到冰山后,船首受损,前部五个舱室出现进水,超过设计极限的进水舱室数量很快就把船往下拉。
冰山在泰坦尼克号的船体上造成多道裂缝,水淹进了五个舱室。
船首很快涌入16000吨的海水,船身结构最薄弱处应声断裂。从船尾断开后,船首率先沉入水下,数百人落入冰冷的海中。泰坦尼克号的电力系统全数熄灭,全船陷入一片黑暗。船尾从船首的重量中解脱,开始上浮,给仍在船上的人们带来短暂的希望。很快地,船尾再次竖起,把泰坦尼克号内的杂物倒入海中。当船尾完全垂直后,剩余部分全数沉入水下。方向舵因水压摆向一侧,让这艘大船呈螺旋式下沉至3.7千米深的海底。在这最后时刻,泰坦尼克号带着未获救的1500人一同沉入北大西洋冰冷的海中。
图中为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他们幸运地登上救生艇,最终由卡柏菲亚号营救。
泰坦尼克号配备的20艘救生艇,理论上可容纳1178人。但在撤离混乱中,仅705人成功登艇。7号救生艇是第一个被放下的,但额定载客量65人的救生艇上只搭载了28位乘客。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了解这场人类和平时期最严重的海难事故。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