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全国科普月的契机,补记到麻埔小学做科普的点滴,寻常烟火中总有闪亮星光。
今年我们第一次把地方帮扶和基层科普合在一起,到汕头市潮南区开展基层干部科普培训、进校园科普以及爱心妈妈帮扶慰问活动。其中,在麻埔小学开展的公益科普课堂给我很不一样的进校园体验,至今依然能记起那些孩子的模样。
还没到麻埔村,我就已经从活动准备工作中,对这个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村子,刚开始我们想把科普道具和礼品先寄过去,后来得知快递都不到这里,倘若我们寄,学校老师和驻村干部还要跑到镇上搬回来。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我们决定开车运过来。其次是住宿,当地根本没有能满足基本住宿的地方,我们不得不在活动结束后开车到附近的市区住宿。
但也是在这样的地方,村里的公立小学居然有电脑和投影仪,可以插上U盘投影出课件!这个反差让我们都非常惊讶,村干部告诉我们,这是政府出资给学校配备的。我第一次震撼地感受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是一句口号!
活动前一天,我们在驻村帮扶队的陪同下,跟麻埔小学张衡军校长见面聊了一下活动安排。麻埔小学不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张校长说,但凡有点能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出去了,留在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真没办法。学校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所以他们既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家长。张校长对每个在校的孩子的情况都非常熟悉,走在楼道里,他随口能喊出身边跑过的孩子名字。这些孩子里,哪家是贫困户,哪个孩子的性格需要特别引导,他都心里有数。他说刚毕业的那一届,有个患软骨病的优秀生,成绩特别好,是能把第二名甩开一大截的那种优秀,但可惜得了这个病。为了照顾这个孩子,张校长安排这个班六年都呆在在一楼的课室。
谈到第二天的科普课安排,张校说他打算把五六年级安排在一个课室上课。我们很疑惑,感觉课室也不大,两个年级哪里塞得下?张校说塞得下,他把桌子全部撤走就可以了。我突然想起之前的电话沟通时,村委曾经传达学校提出能不能在操场上课的疑问,如今看他努力往一个课室里塞两个年级的孩子,瞬间明白校长的良苦用心,他太清楚这堂科普课对孩子们来说是少有的机会,他竭尽全力希望自己更多的学生能听上这堂课!
张校长和他的孩子们
第二天我们来到济济一堂的课室上课,刚开始大多数孩子都显得相对拘谨,无论我们如何鼓励,都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后来我采取哪怕听到他们小声说出答案也大声予以肯定并进行奖励的办法,孩子们也慢慢活跃起来。课后我拉开活动横幅,让孩子们一起大声念横幅上的标语,稚嫩的声音响彻教室:知识改变命运,求知筑梦未来!这是我活动筹备某天晚上睡不着想到的标语,真希望孩子们能记得这句话。
作为科普人,我们要做蝴蝶效应的信奉者,也必须是长期主义的坚守人。
记录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忽然发觉,这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但记忆却那么清晰,比任何一次科普课堂都来得深刻。当时我们上课的六年级孩子,已经毕业成为初中生。但愿他们在寻常烟火里,找到自己的闪亮星光!祝福麻埔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
来源: 科普打工人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