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最近总感觉”眼皮抬不起来”,尤其傍晚时分连看电视都费力。她以为是“没睡好",直到有一天喝水呛咳、说话含糊,才被家人送到医院,最终确诊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护士提示:“晨轻暮重"是MG的典型特点!肌肉疲劳后无力加重,休息后缓解,常被误认为“疲劳”或"衰老",延误治疗。

一、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器”(乙酰胆碱受体)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导致“肌肉收不到指令",从而无力。

核心特点:

1、最常累及:眼睑(下垂)、眼球(复视)、吞咽/呼吸肌(最危险!)

2、关键特征:活动后加重,休息减轻

3、高危人群:20-40岁女性、50-70岁男性(双峰分布)

二、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警清单”

这些症状出现2个以上,需尽快就医:

1、眼肌型:眼皮下垂、看东西重影

2、延髓肌型:咀嚼费力、吞咽呛咳、说话带鼻音

3、全身型:梳头抬手困难、爬楼梯腿软

4、危象信号:呼吸费力、咳嗽无力(立即急诊)

三、确诊与治疗:打破“不治之症”误区

1、如何确诊?

(1)黄金标准:新斯的明试验(注射后肌力明显改善)

(2)辅助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肌电图重复电刺激

2、治疗三驾马车:

(1)对症治疗:溴吡斯的明(增强神经-肌肉信号)

(2)免疫调节:激素、丙种球蛋白、靶向药(如利妥昔单抗)

(3)终极手段:胸腺切除(尤其合并胸腺瘤患者)

四、日常生活中的“防崩盘指南”

1、避免诱因:

(1)感染、劳累、情绪激动

(2)禁用药物:部分抗感染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β受体阻滞剂、地西泮、吗啡等

(3)高温环境(可能加重症状)

2、康复支持:

(1)进食:选择软食,少量多餐,避免呛咳

(2)呼吸训练:练习腹式呼吸,备好吸痰器(针对呼吸肌无力者)

(3)吞咽训练:下颌、面部及颊部运动训练

(4)有氧运动:游泳、散步

五、关键总结

1、MG不是渐冻症!通过规范治疗,80%患者可正常生活。

2、最危险的是肌无力危象--呼吸肌受累必须立即送医!

如果你发现“晨轻暮重”的无力,别犹豫!神经内科的肌电图室等你来“破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市第一医院护理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