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是自然界的基础作用力,如同无形的宇宙锚链,既将人类牢牢维系在悬浮太空的地球家园,也推动着关键科技进步。早期计算机依赖磁存储技术运转,地球生命的存续与地磁场保护息息相关;当代尖端科学装置更运用着人类制造的最强磁场。若没有磁力,现代文明将不复存在——倘若这一基本力未被认知,人类的生活方式将截然不同。
磁铁是电动马达的必要元件
多年来,科学家不断拓展磁力应用,为粒子物理学开辟新前沿。理解磁铁制造原理至关重要:物体经磁化后可吸附其他磁性物质,如冰箱贴、马蹄形磁铁等永磁体。制造这类磁铁需先将磁铁矿或钕矿熔炼为合金,经球磨工艺制成微米级粉末,再以逾4.5万千克力(相当于百吨液压机)压制成型。最后通过瞬时万安培级脉冲电流充磁,使磁畴定向排列。除非遭遇强磁场干扰、高温或剧烈冲击,永磁体磁性可保持相对稳定,典型衰减速率约百年10%。
磁化区域会产生方向性的作用力,影响磁场范围内的物体。此外,每块磁铁都有两极:S极和N极。两块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这也解释了异极相吸的现象:由于磁力线方向相同,从N极发出的磁力线能自然延伸至相邻磁铁的S极,使两者组合成更大的磁体。反之,同极会相斥,因为磁力线方向相反,相互抵牾产生排斥力。这与其他类型的作用力原理相似。例如当两人从两侧反向推动旋转门时,作用力相互抵消导致门静止;而当两人同向推动时,门体旋转且推动者将随门移动。
磁极的核心特性是:南北两极必然成对出现。若将磁铁棒分割为两段,新断面处会立即形成互补的新磁极。这是因为材料内部每个原子都具备微小的N-S磁偶极矩。那么根本问题在于:磁极最初如何形成?为何磁力线必然从N极指向S极?
要理解磁极起源,需认识磁畴(magnetic domains)的概念。每块磁铁由无数微型磁单元构成,这些单元即磁畴。每个磁畴拥有独立N极与S极,其外部磁力线同样从N极指向S极。当所有磁畴沿同一方向有序排列时,微观磁场叠加形成宏观磁性——如同士兵列队形成统一方阵,最终构成完整磁体。单个磁畴约含1015个原子,6000个磁畴的体积仅相当于大头针尖。可磁化材料(如铁)在未磁化状态下,内部磁畴方向杂乱,磁场相互抵消;当受到外磁场或电流作用时,磁畴统一转向产生宏观磁性。
原子尺度的磁性本源
理解磁畴需深入原子层面。以铁原子为例:电子在核外概率云轨域(电子壳层)中运动,原子包含多个电子层,每层通常存在成对电子。单个电子具有本征磁矩(微型N-S极),但成对电子磁矩相互抵消。铁原子的特殊性在于其最外层存在4个未配对电子,这些未抵消磁矩使原子具备净磁性。当铁原子聚集且磁矩定向排列时,材料即被磁化。
磁性的量子边界
我们已剖析至原子层级,但磁性的终极解释涉及量子场论:宇宙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中,磁力属电磁力范畴。在夸克与轻子构成的微观世界,力通过规范玻色子(如光子传递电磁力) 传递。磁性本质是电子自旋磁矩与轨道磁矩在量子规则下的宏观表现。当前研究正通过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深入探索磁力量子机制,这仍是理论物理的前沿领域。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