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了!能说话了!”在湖南嘉禾县中医医院脑病科二区的病房里,83岁的李奶奶(化名)正倚着床沿缓步行走。一旁的家属激动得红了眼眶。

就在几天前,老人还因突发急性脑梗死陷入昏迷、四肢瘫痪。这已是她三年内第二次经历“生死时刻”,而两次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的,正是嘉禾县中医医院卒中团队

8月29日晚,险情突至。李奶奶在家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四肢无法活动。“当时怎么叫她都没有反应,全身一动不动……”回忆起那一幕,家属仍心有余悸。120迅速将她送至嘉禾县中医医院,卒中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

卒中团队接诊后,凭借丰富的救治经验快速判断:基底动脉尖闭塞,这是脑梗死中最致命的一类。“就像大脑的‘生命主干道’被彻底堵死,每一分钟都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接诊医生解释道。

更严峻的是,老人患有扩张性心肌病和房颤,心脏射血分数(EF值)仅为38%,远低于正常人水平(正常值范围50%-70%),这意味着手术过程极可能触发心衰或心跳骤停。


(▲术前MRA提示基底动脉尖闭塞)

让人揪心的是,李奶奶三年前就曾经历过一次类似险情,当时在该院接受取栓手术后恢复良好。但此次复发,与未规律服药和复查有关,病情也更加复杂危重。

生命至上,分秒必争。医院第一时间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多学科协作迅速展开。急诊科、B超室、麻醉科、介入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无缝衔接,短短15分钟内,手术团队全部集结到位。

当晚10点,手术正式开始。在DSA血管造影精准引导下,手术团队通过微创介入迅速定位闭塞部位、取出血栓。一小时后,堵塞的血管成功再通,监护仪上的数据逐渐回稳,老人原本散大的瞳孔也开始回缩。


术后麻醉复苏时,奇迹出现了!李奶奶缓缓睁开了眼睛,还能微弱地回应医生的呼唤。术后第一天,她已能清晰言语;第三天,便能独立下床行走。


(▲术后情况)

“当初还想转去市里大医院,但医生说路上耽误不得……真没想到,咱们县医院也能处理这么危重的病人!”患者家属欧先生连连感慨,言语中满是感激与惊喜。

脑病科二区副主任李德胜介绍,该类手术即便在大型三甲医院也属高风险,是对县域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严峻考验。“这位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我们卒中团队的技术水平,更是医院多学科协作和急诊救治体系成熟的体现。”

自2019年开展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以来,嘉禾县中医医院已成功救治超百名患者,将卒中抢救成功率稳定在90%以上。背后支撑这一成绩的,是一支24小时待命的卒中团队,一套无缝衔接的“院前-急诊-介入-康复”救治体系,以及持续优化的医疗流程和服务能力。

而李奶奶的两次“重生”,不仅是医术的胜利,也是医改“大病不出县”目标最生动的体现——让县域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有高效、专业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嘉禾县中医医院 李德胜 刘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嘉禾县中医医院 李德胜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