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抱怨手机一天充三次电时,可能想不到芯片里的逻辑电路正在“偷偷耗电”。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提升,功耗过高导致设备续航短、发热严重,成为电子设备升级的“拦路虎”。我国河北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最新研究显示,通过一种多策略融合的模因算法(MFMA),成功实现混合极性里德-穆勒(MPRM)逻辑电路的功耗优化,最大功耗节省率达72.30%,平均优化率43.37%,为芯片“瘦身”提供新方案。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PRM电路:节能潜力巨大但优化如“走迷宫”
数字电路是电子设备的“大脑”,分为布尔电路(用与/或/非运算)和里德-穆勒(RM)电路(用异或/与运算)。研究显示,RM电路在功耗、面积效率上比布尔电路更具优势,尤其MPRM电路拥有3ⁿ种极性配置(n为变量数),优化空间巨大,就像“有3ⁿ种排列组合的节能方案”。例如,8变量电路有3⁸=6561种极性,传统算法要么像“无头苍蝇”陷入局部最优,要么“爬得慢”难以收敛,如同“在百万级迷宫里找最短路径”。
功耗主要来自电路中异或门和或门的开关活动,优化需找到能最小化开关活动的极性配置。传统算法如粒子群优化(PSO)在复杂电路中优化率不足30%,而MFMA算法通过“双策略融合”,如同“组建一支高效狩猎队”,既擅长全局搜索又精于局部挖掘。
MFMA算法:“黑猩猩围猎+长鼻浣熊搜食”协同优化
团队创新设计的MFMA算法,融合两种生物启发策略:
黑猩猩优化算法(ChOA):全局“撒网”定位目标
模拟黑猩猩群体围攻猎物的行为,快速扫描整个极性空间。算法通过攻击、驱赶、拦截等行为,让初始种群快速向优质极性聚集,如同“猎人根据足迹缩小搜索范围”。实验显示,该策略使算法在1000次迭代内即可定位最优解区域,比传统算法快3倍。
改进的长鼻浣熊优化算法(COA-OLA):局部“精准捕鱼”
针对ChOA局部搜索精度不足的问题,引入“最优位置学习”和“自适应权重”策略。前者让个体向种群最优位置靠近,像“新手猎人学习老手经验”;后者动态调整搜索步长,避免“在同一棵树周围打转”。改进后局部搜索精度提升20%,在Clpl电路中实现72.3%的功耗节省。
截断选择:保留“精英猎手”
两种策略搜索后,通过截断选择筛选最优个体,像“只留下最厉害的猎手继续下一轮捕猎”,确保种群质量,避免优质解被稀释。
实验验证:72.3%功耗节省,性能碾压传统算法
在MCNC基准电路测试中,MFMA表现亮眼:
- 功耗“大瘦身”:在Clpl电路中,功耗从初始73降至31.93,节省率72.3%;Ex1010电路平均优化率52.73%,远超PSO算法的25.59%;
- 收敛“加速度”:相比传统黑猩猩算法(ChOA),MFMA收敛速度快3倍,1000次迭代内即可找到最优解;
- 稳定性“抗打”:10次重复实验中,结果标准差小于5%,远低于COA算法的15%。
“最关键的是,它能处理大规模电路。”团队指出,在10变量电路测试中,MFMA仍保持40%以上优化率,而传统算法常因搜索空间过大“罢工”。
从手机到卫星:芯片“节能革命”正到来
该算法不仅适用于消费电子,还可赋能航天、医疗等领域:卫星搭载的低功耗电路可延长在轨寿命,植入式医疗设备的芯片功耗降低能减少电池体积,提升患者舒适度。未来,团队计划将算法扩展到面积和功耗的协同优化,让芯片“既省电又小巧”。
论文通讯作者何振学表示:“MFMA为逻辑电路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动集成电路向低功耗、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来源: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F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