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的故事

科学家的“仙草修炼记”

说到养生滋补,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千年人参、天山雪莲、冬虫夏草,但是你知道么?“中华九大仙草”中,稳居“榜首”的不是它们,而是——石斛。

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仙,到文成公主将它带入高原,再到李鸿章将其作为国礼送往西方,石斛几乎贯穿了古人的“长生梦”。

古人说它“强阴益胃,轻身延年”,现代人叫它“药中黄金”。但是从科研的角度,它却是挑战的代名词。幸运的是,这个长寿神话,被研发中心的科学家,成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从“仙草”

到“科研样本”

铁皮石斛,是石斛类植物中最为名贵,药用价值最高的一个品种,堪称石斛中的极品,具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丰富的石斛多糖、黄酮、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降血糖、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多种作用。

然而它极其“任性”:喜阴怕晒,生于悬崖峭壁,还必须在丹霞石上才愿意扎根;而且花结构复杂,授粉率不到5%;种子细如粉尘,内部没营养,根系没有根毛,无法自行摄取营养......光靠自然,它根本“长不大”,难怪它的存活率极低,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科学家出手啦,

先让它活下来

为了拯救濒危的石斛,科学家们可谓是花尽心思。

我们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一片组织、一粒细胞开始,替它模拟一次“安全的投胎”。

这还远远不够,石斛天生“孤僻”——种子里没营养。

为此,科学家反复筛选,为给它找来“灵魂伴侣”——共生菌。让真菌钻进种子,输送养分,帮它发芽、生长、抗病。

一场科研与微生物的默契合作,让石斛终于可以批量繁育。这,只是开始!

偏爱体现在每个细节,要让它比野生更好

如何宠爱石斛这位傲娇选手?科学家绝不将就。我们为石斛建了仿野生种植基地,种在树皮上,贴着石头,为它创造了一个“类野生”的生长环境。

我们还选在浙江磐安——一个被森林包围、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地方,把石斛安置在那里,就像把一位老朋友送回了故乡。只是种得好,还不够。科学家们继续死磕!

研究它的情绪和节奏,让“仙气”有理有据

什么样的环境能让石斛药效最强?这“仙气”怎么发挥最大功效?

科学家们进行了大规模环境因子实验,对光照、温度、湿度、营养四大变量进行精准研究。

结果发现:

中等湿度最利于石斛分蘖和茎粗增长

较低光照有助于多糖累积,增强功效

低营养、弱光环境更接近野生状态,反而能激发石斛的“药力”

为了更好地照顾石斛,我们建设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实验室——植物夜总会

每天用红、蓝、黄光照射石斛,精准控制在10~12小时/天,研究其在不同阶段对活性成分的影响。

科研终极目标,

证明价值走进现实

当石斛花悄然绽放时,科学家们采下它。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MS)和在线抗氧化分析平台,从石斛花中鉴定出34种活性化合物,其中多种黄酮类成分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化作用。一朵花,竟然可以“抗氧化、抗糖、抗老、抗炎”四效合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家一步步的探索,让石斛从深山走进现代生活。不仅为人们带来高品质原料,也保护了即将消失的石斛原生态种群。而关于石斛的研究成果,已刊发于国际权威期刊,多个发明专利也已申请落地。

一株仙草的现代修行

从悬崖峭壁到玻璃温室,从昆虫授粉到组织培养,从传统炮制到精准提取——

对科学家来说,这不只是一株植物。

它是一次挑战极限的耐心试炼,是一次对自然智慧的深度致敬,也是我们用科技理解万物、与自然和解的方式。

这,就是石斛的科研故事。是一株仙草的修行,更是一群科学家的温柔坚守。

来源: 安利植物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