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眯着眼,从冰箱里摸出火龙果,轻轻切开,紫红的果肉像玛瑙玻璃一样落下,让菜板也瞬间亮了起来。再抓把蓝莓放到燕麦片里,或者把羽衣甘蓝塞进榨汁机,嗡嗡一转,一杯鲜绿的“果蔬汁”也好了。。。。。
现在,这些果蔬们,在餐桌界和奶茶界里,也已“上位”成了“超级果蔬”的头牌。它们不再是菜篮子里的“那个配角”,而像超级英雄一样,披上了抗氧化剂和多酚等的“披风”,摇身一变,活成了漫画里的“钢铁侠”!今天,我们就从厨房入手,看看“超级果蔬”的由来和神秘面纱。也看看果蔬们的突然“出圈”,以及食物中的那些营养和医学。


一.“超级果蔬”这个词,怎么突然就火了?
先说说“超级果蔬”这个概念吧。它是“Superfood”或“Superfruit”的中文翻译,也是英语中的一个火热单词。它没有严格的科学定义,但一般是指那些营养密度较高、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水果和蔬菜。 这个词的起源,是在上个世纪初。1918年,美国人在销售香蕉时,使用了“Superfood--超级食物”这个词,当时是为了鼓励民众在“一战”期间多吃进口香蕉,说它营养超群,能“超级”地提升健康,也能顶住饥饿甚至是疾病。后来,这词儿像星星之火一样蔓延。特别是90年代,欧美健康养生风潮的兴起,"超级果蔬"就成了超市里的“吸睛王”。在当时,蓝莓从北美野果变成全球的“抗癌果王”,火龙果也从东南亚热带水果摇身变为“美容高手”等等,这背后不光是营养价值的普及,更有营销的助力。
二.为什么有些果蔬能“脱颖而出”,成为超级英雄?
这得从它们的那些“隐藏技能”说起——那时那些不怎么熟知的成分。比如,抗氧化剂。这些家伙就像体内的“消防员”,专门扑灭自由基(就像氧化应激的罪魁祸首)引起的“火灾”。我们现在知道,过多的自由基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好物质”,过多则会损伤细胞,导致衰老、心血管病和疾病。而超级果蔬里富含的花青素、多酚和类黄酮等成分,就是抗氧化剂的“主力军”。它们不光灭火,还能修复损伤,会让身体的“城墙”更坚固。比如:
1.常见的蓝莓。深蓝色的浆果,看起来像一个个小精灵,里面就有花青素这种多酚类化合物。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蓝莓花青素提取物能显著提升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减少炎症标志物,像是给身体披上了一层隐形护盾。 另一项中国团队的系统研究,则分析了6种中国高丛蓝莓的成分,发现不同品种的抗氧化能力会因土壤而异,但整体上,它们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 这不光是实验室数据,在医学上,蓝莓已被证明在改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上有一定作用。美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则显示,定期吃蓝莓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7%。
2.常吃的火龙果。那红瓤里的甜蜜汁水,也是维生素C、甜菜红素和类黄酮的宝库。美国研究人员在综述中指出,火龙果的抗氧化物能够降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为它有一定的调节血糖和脂质代谢能力。另一篇论文也强调,火龙果的营养价值还在于其高纤维和低热量,还含有植物甾醇,能降低胆固醇吸收,对心脏有益。
3.有点不“熟”的羽衣甘蓝。打汁喝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苦涩,但这个绿叶菜也是富含维生素K和叶黄素的高手。欧洲的一项综述显示,羽衣甘蓝的异硫氰酸盐(从芥子油苷转化而来)有抗癌的潜力,能激活身体的解毒酶系统。另一篇欧洲研究也审视了全球羽衣甘蓝的营养组成,发现它富含多酚,在抗炎和保护眼睛健康上也有作用。
这些故事的不为人知,也是营养科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发现,科学和医学也开始关注植物中的次级代谢物——即那些不是必需的营养素,但也能增强健康的“隐藏加分项”。多酚就是个栗子,在植物中,它能保护果蔬免受紫外线和一些虫子的伤害;在吃进肚子后,就变身成为“健康使者”。一项国际范围的综述指出,多酚能改善血脂、血压和胰岛素抵抗,降低慢性病风险。


三.“超级果蔬”“流量榜”:谁谁上榜了?

那么,哪些果蔬成为了我们当下的“流量担当”?没有权威的榜单,但根据营养密度和流行指数,我们可以列出一些常见的“超级选手”。这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抗氧化物含量、营养素和一些科学研究。
1. 蓝莓沙棘等浆果一族:抗氧化冠军,花青素含量高。每天一小把,就能补充ORAC值(抗氧化能力指标)上千单位。
2. 火龙果:维生素C甜菜红素和纤维王者,俗称热带水果中的“解渴侠”。
3. 羽衣甘蓝:奶茶界新贵,地位就像《我的世界》中的“铁傀儡”。富含维生素A、C、K和叶绿素等。
4. 菠菜紫苏等深色叶菜:铁和叶酸的来源,像“能量电池”,能支持血红蛋白合成。
5. 西兰花:十字花科“战士”,含萝卜硫素,和牛肉非常搭。但确是一些小朋友的"噩梦"!
6. 鳄梨(牛油果):含有健康的脂肪和高钾,味道也很独特。
7. 石榴:这个我们也熟,甜的更好吃,鞣花单宁酸等含量多。
8.奇异果(就是猕猴桃):一长一大片,维生素C爆棚,生吃榨汁样样行。
9.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超级果蔬的共同点就是,它们不光有基础营养(比如常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还多了一些“附加属性”——多酚、多酮和花青素等。这些成分在普通果蔬中也会含有,就是浓度不一样。
四.回归蔬果的健康本质:营养不是魔法,而是科学
说到底,超级果蔬来源于普通蔬果,只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光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300-500g蔬果。美国的MyPlate计划则建议每天半盘蔬果,欧洲的EUFIC指南也强调要在5份以上。 这些不同的指南基于研究证据:即蔬果能提供膳食纤维(助肠道“交通顺畅”)、维生素(维持代谢)和矿物质(骨骼心脏的支柱),以及额外益处。
但在医学上,这些成分却不是“养生节目中的万能药”!因为,生物不仅会选择性的吸收营养,也会受不同的肠道菌群、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权威研究也显示,吃超级果蔬能提升整体抗氧化状态,但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比如,多酚在肠道被微生物“会被拆解”,变成更易吸收的形式。但吸收利用率也不一样。
相比超级果蔬,我们更关注的其实是食材的真实,因为食物本质上是自然和安全的。现在,“超级果蔬们”被赋予了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它们契合了当下“功能性食品”的浪潮——不光填饱肚子,还能“吃出内涵”。但这光环亦不能夸大其词。营养学家提醒:没有食物是孤立的英雄,整个蔬果谱系才能组成健康的拼图。

最后:回归食物的自然本真
当我们把目光从“超级果蔬”的光环中收回,会发现一个朴素的真实:真正的营养智慧,从来不在于追逐单一的"明星食材"。每一颗普通的苹果都承载着阳光雨露的能量,每一把菠菜也会蕴含自然的馈赠。蓝莓的花青素固然珍贵,但白菜的纤维素也同样的不可或缺。
饮食,有时也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推送的视语,用独立思考替代人云亦云,也许就会明白:健康没有捷径,没有万能药,有的是日复一日的均衡选择。或许,最"超级"的食物,就是那些我们用心选择、与家人分享的普通食材。

参考资料:
1.蓝莓花青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Huang 等,2018)。DOI: 10.1155/2018/1862462
2.6种高丛蓝莓品种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系统研究(2025)。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814625002249
3.中国北方浆果的植物化学特性与抗氧化能力(2014)。pubmed.ncbi.nlm.nih.gov/23653223
4.火龙果的营养价值与治疗益处(2024)。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643819
5.火龙果的抗炎、抗氧化及其他健康效应(2023)。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861186
6.改善羽衣甘蓝健康益处的途径(2021)。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706317
7.羽衣甘蓝:营养成分综述(2020)。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3311932.2020.1811048
8.多酚的健康益处:简明综述(2022)。pubmed.ncbi.nlm.nih.gov/35694805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