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慢性乙肝曾如一道沉重的枷锁——7000万感染者背负着“终身服药”的预言,时刻担忧着肝硬化、肝癌的阴影。然而,“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这一医学概念的提出和实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珠峰”项目,以探索乙肝临床治愈新路径,七年来,400家医院30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筛选慢乙肝患者43349例,入组患者33466例,截止到2025年5月底,实现临床治愈10240例,持续治疗36周以上患者,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33.8%,超额完成目标。(数据来源:《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2025年度报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2025)乙肝临床治愈专题研讨会纪要》)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23年启动 “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项目”,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已开设1051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湖南旺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24年6月开设 “慢性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在严格遵循《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医师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目标进行个性化方案制定。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乙肝临床治愈是当前治疗的重要目标,但实现它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效果存在差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治疗过程可能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需要医生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例如,治疗中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我们会启动多学科协作(如内分泌科会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谨慎评估是否继续原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在妥善管理不良反应的同时,仍可能按计划完成治疗。
对于达到临床治愈关键指标(如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并产生抗体)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指南建议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通常为12-24周),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最终由医生综合评估是否达到安全停药的标准。
一、什么是慢性乙肝临床治愈?
通俗地说,临床治愈即实现 “三无”状态:
1、无病毒捣乱: 血液中病毒踪迹难寻(高敏检测阴性),传染性极低。
2、无乙肝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成功转阴,摘掉“乙肝患者”身份标签。
3、无肝脏损伤: 肝功能稳定,肝脏无慢性炎症与纤维化进展。
二、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适应人群有哪些?
1、并非人人适用: 医生需综合评估(年龄、病程、病毒载量、抗原水平、基因型等)。
2、优势人群特征包括:治疗前HBsAg水平低(<1500 IU/mL)、HBV DNA低、年轻、A/B基因型、治疗中HBsAg快速下降者。
三、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就是实现“病毒根除”吗?
1、临床治愈≠“病毒根除”: 肝细胞内可能仍残存微量“沉睡”的病毒(cccDNA),虽被控制处于抑制状态下,危害小,但仍潜在复发风险。所以,患者在达到临床治愈并成功停药后,仍需严格遵医嘱长期规律随访(每6-12个月复查),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毒复发迹象。
2、追求临床治愈,其核心价值远非“停药”本身:降低肝癌、肝硬化风险,使患者长期健康水平接近常人;极大减轻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与“乙肝标签”带来的心理重压。
湖南旺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温馨提醒:“与乙肝病毒的较量是一场‘持久战’,规范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控制战’。以科学认知、正确理解、积极面对,在医师指导下接受全面评估,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共同探索迈向‘临床治愈’这一重要目标的科学路径,才是守护肝脏健康、拥抱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石。”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何顺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旺旺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何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