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喂点水,多晒晒太阳就行了!”这可能是很多新手爸妈从长辈那里听的关于黄疸最多的“经验之谈”。
然而,正是这个所谓的“经验之谈”,可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2023年,山西一名月嫂迷信“日光疗法”,将新生儿长时间暴晒于烈日下,导致宝宝严重脱水及高热,差点酿成悲剧。由此可见,黄疸虽很常见,但如果照护不正确,仍会危及生命。
那么,今天和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身体发出的这个“黄色警告”。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以及形成原因?
1、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眼白部分)出现黄染的现象。这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黄疸是如何形成的?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在母体内,胎儿的胆红素主要通过胎盘由母体代谢排出。出生后,新生儿需要依靠自己的肝脏来处理胆红素,但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形成黄疸。
二、黄疸的类型
1.生理性黄疸:
最常见类型,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胆红素水平在安全范围内,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早(出生24小时内),进展快、程度重(胆红素水平高),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嗜睡、拒奶等),需要医疗干预。
3.母乳性黄疸:
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不足导致)和晚发型(可能与母乳成分有关),通常不会引起严重问题,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
三、就医信号和常见误区
1、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黄疸出现在出生24小时内,黄疸迅速加重(如扩展到手脚心),宝宝精神差、嗜睡、难以唤醒,拒奶或吸吮无力,发热或体温不升,哭声尖直或异常,大便颜色变浅(白陶土样)或尿色深黄。
2、关于黄疸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黄疸每个孩子都有,不用管”
多数生理性,但需排除病理性;
误区二:“多晒太阳就能退黄”
阳光中蓝光少,且难控剂量和温度;
误区三:“黄疸退了就没事”
极少数可能反弹或留后遗症,需遵医嘱随访;
误区四:“母乳性黄疸必须停母乳”
多数可继续喂,需医生评估。
3、给新手爸妈的建议
①按需喂养,保证宝宝奶量充足;
②每天观察黄疸变化并记录;
③按时复诊,按要求监测胆红素;
④准备光线好的环境,方便观察;
⑤不盲目焦虑,也不放松警惕。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王思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王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