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在暑期推出多场“小龙人”科普课堂公益活动。7月13日,博物馆李丝雨老师开展了《九寨沟的地质密码》课程,有10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共20人参与其中。活动通过沉浸式课程与趣味手工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走近世界自然遗产,了解其地质奥秘,让孩子们深入领略了九寨沟的独特魅力,也点燃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热情。

课堂围绕“人间仙境”背后亿万年的地质形成过程,逐步为孩子们揭开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讲解时,李老师先聚焦九寨沟的地形地貌,通过高清图片和视频,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那片遥远而神奇的土地。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直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独特风貌。在这一基础上,李老师深入解读九寨沟的形成之谜。从远古时期的地质运动,到板块碰撞产生的力量,再到冰川作用带来的影响,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不仅让孩子们兴趣盎然,更帮助他们对地球演化过程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地质相关内容,课程还介绍了九寨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周边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孩子们由此了解到,九寨沟不只是地质宝库,还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同时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然与文化在这里实现了和谐共存。李老师还提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独特的地质现象为研究地球演化、喀斯特作用、古环境变迁等提供了重要样本,有着很高的科研价值。课堂上,孩子们听得专注,对“地球的力量”和“自然的智慧”表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

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就到了孩子们期待已久的动手实践环节 ——“地质微景观”手工创作。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变身“小小地质工程师”,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认真地塑造着心中的地形地貌模型:有的孩子捏出了蜿蜒曲折的河道,有的则做出了绿色的植被树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协作、交流想法,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原理的理解。

本次活动巧妙地将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深入浅出的课程为孩子们构建了关于九寨沟地质、生态、文化的系统知识框架;手工制作环节将抽象的地质知识转化为具象的作品,有效巩固了学习成果,激发了创造力;同时,活动不仅传递了知识,更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神奇与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