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这一空中奇迹,以其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海陆救援、灭火行动及军事演习中的首选交通工具。它几乎能在任何地形上起降,无论是崎岖的山地还是辽阔的海面,都能见到其矫健的身影。直升机不仅能够悬停、原地旋转、左右侧飞,还能轻松实现垂直升降和各个方向的陡峭攀升,这种非凡的操控性能使其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医疗救护到军事行动,再到货物运输,直升机以其独特的优势,抵达了其他交通工具难以触及的地方,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升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其灵感竟源自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通过在棍子末端粘上羽毛,并快速旋转以产生升力,从而模拟飞行的效果。然而,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伟大艺术家兼科学家达·芬奇才提出了著名的“螺旋飞行器”理论,为直升机的设计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但真正将这一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是18世纪的俄国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他设计并组装出了一个以弹簧驱动的共轴双旋翼模型,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直升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约180年后,罗蒙诺索夫的同胞伊戈尔·西科斯基将这一梦想变为了现实。他不仅亲自驾机试飞,还成功申请了专利,其开创性的VS-300直升机更是成为世界上首款量产的直升机,标志着直升机时代的正式到来。
20世纪40年代,伊戈尔·西科尔斯基的R-4直升机开始量产。
直升机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出色的飞行能力,关键在于其精妙的设计。通过改变直升机旋翼桨叶的位置、桨距和转速,可以精确地控制升力、反扭矩等关键力量,从而实现对飞行方向、高度和速度的灵活调整。这种精密的设计使得直升机在机动性上远超其他飞行器,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天空之王。
直升机机动性高,适合执行搜救任务。
在直升机的设计中,主旋翼桨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通过快速转动产生伯努利升力,使直升机得以升空。而挥舞铰和摆振铰则允许桨叶在转动过程中自由调整角度,进一步增强了直升机的操控性。周期变距杆和自动倾斜器则负责将驾驶舱内的操控指令传递给桨叶,实现精确的飞行控制。当自动倾斜器倾斜时,周期变距杆会带动桨叶改变周期桨距,从而产生不同方向的升力,使直升机能够向指定方向飞行。
除了主旋翼外,尾桨也是直升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主旋翼在转动时会产生反扭矩,尾桨的存在就是为了抵消这种力量,保持机身的平稳。同时,尾桨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转速和桨距来调整直升机的偏航方向,进一步增强了直升机的操控灵活性。
直升机的动力系统同样值得称道。早期的直升机可能使用往复式发动机作为动力源,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升,现在大多数直升机都采用了涡轮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输出,还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为直升机的长时间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直升机的驾驶舱内,飞行员需要同时控制总距杆和油门,以确保直升机能够持续向正确的方向移动。这需要极高的操控技巧和反应速度,也是直升机飞行员训练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为了抑制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提高飞行的稳定性,直升机还配备了稳定杆等辅助设备。这些设备通过精密的设计和调校,确保了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稳定杆在主旋翼之上旋转,以抑制不必要的振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单旋翼带尾桨设计外,还有一些直升机采用了纵列式双旋翼的设计。这种设计通过两具旋转方向相反的旋翼来抵消反扭矩,从而提高了直升机的飞行稳定性和载重能力。特别是在货运直升机中,这种设计尤为常见。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发的CH-47运输直升机就采用了纵列式双旋翼的设计,不仅提供了额外的升力支持,还极大地提升了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直升机作为一种集高科技与实用性于一身的飞行器,以其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救援行动到军事演习,从货物运输到医疗救护,直升机都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赞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相信直升机将会在未来的空中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梁忠伟 中国机械学会微纳制造、智能运维专委会理事、中机联绿色制造专委会常务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