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态系统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响曲,在这曲自然之歌中,鸟类以其灵动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悦耳的啼鸣,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护绿色家园。泉州市科协携手泉州市观鸟学会开设“鸟瞰科学”专题科普栏目,不定期发布鸟类科普知识,择优展播学生征文及绘画作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教育,关注鸟类保护与研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这里有精心绘制的鸟类绘画,以艺术的笔触勾勒出它们的美丽轮廓;有高清逼真的鸟类图片,展现它们在林间飞翔、觅食、嬉戏的瞬间,诠释生命的活力与灵动。让我们走进充满奇妙与惊喜的鸟类世界,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
黑脸琵鹭 摄影作者:庄绍坤
黑脸琵鹭 摄影作者:黄宝桐
征文鉴赏 ·《解密千年洛阳桥——与湿地共生的传奇》
2024年丰泽区征文、绘画大赛
作者:张耀天
丰泽区东星实验小学 六年级(3)班
/ 指导老师 蔡春英/
有人说洛阳桥是泉州的灵魂。没有生命的麻石条,坚定地托举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从家里坐车十几分钟后,车子就到了洛阳桥停车场。我迫不及待跳下车。哇!在金色太阳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洛阳桥像一条笔直的金龙,宏伟之景尽收眼帘。千年古桥,何以如此壮观且完整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和爷爷走上洛阳桥。
顺着“阿—阿—”的鸣叫声,我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滩涂上星星点点。我用望远镜观察起来:那是一群鸟儿!我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资料上了解到这里居住60多种鸟类,这些归功于这片滩涂地为小鸟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你看那一只只白鹭,有的翱翔江面,犹如一幅唯美的油画般无比生动;有的正用尖尖的嘴巴叼起沼泽地里的小鱼虾;有的在用橙黄色的喙整理自己洁白而又光滑的羽毛;有的盘旋在红树林上方,寻找食物。那反嘴鹬就更可爱了,它们迈动着细长的双脚,在湿地上走,神气极了!近处,红嘴鸥在我们身边自由翱翔,它们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翱翔绝技,嘴里发出“阿—阿—”的叫声,似乎在说:“欢迎你们来玩!”
伫立在洛阳桥上,放眼周边的红树林,满目青翠,它们是渔民的避风港,是鸟儿们的栖息地。绿树白鹭,蓝天碧水,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难怪世界遗产大会把它作为人类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生态环境向好,鸟儿最先知晓。“鸟类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湿地保护做好了,就是保护水鸟的栖息地、食物链,给鸟类让出空间,确保它们的迁徙路线不中断。”爷爷在旁意味深长地说,“在咱们政府的努力下,泉州湾河口湿地成为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通道中重要的中转地,也是重要的越冬地,有4-5万只的越冬候鸟在泉州湾等区域越冬栖息。”听了爷爷的话,我点了点头,这就是近年来泉州湾河口湿地引来不少珍稀鸟类的缘故。只有咱们人类用心守护,人和自然方能共生。
泉州湾的潮涨潮落见证着泉州古城的千年发展,泉州湾的环境质量影响着古城人民的健康安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泉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保护世界遗产城市泉州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这鸟,这桥,这湾,我们共同守护!
2024年丰泽区征文、绘画大赛

鹈形目鹮科
黑脸琵鹭体型较大,通体白色。繁殖期枕部具橙黄色羽冠,前颈基部有橙黄色颈环;脸部裸露皮肤呈黑色,喙黑色,长而扁平,先端呈匙状且扩大如铲;虹膜暗褐色,脚黑色,胫下部裸露。幼鸟脸部皮肤偏暗灰色,喙端匙状不明显,羽冠和颈环不显著。
主要栖息于沿海滩涂、河口湿地、红树林及浅水湖泊、沼泽等开阔水域,依赖浅水区觅食,需洁净水质和丰富底栖生物环境。
繁殖于朝鲜半岛西部沿海岛屿及中国辽东半岛部分区域,越冬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地区,以及越南、菲律宾、日本南部等地。
肉食性涉禽,主要以小型鱼类、虾、蟹、软体动物及水生昆虫为食。觅食时将扁平的喙插入水中,左右扫动,通过触觉感知猎物并捕获,动作缓慢而精准。
黑脸琵鹭在泉州为冬候鸟(10-4月),越冬于泉州市沿海各县市区,数量集中在泉港区山腰、惠安县辋川、晋江市安海湾、石狮市水头外线等滩涂区域,尤其红树林周边滩涂及湿地是其重要觅食地。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