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艳红段跃初

 

在大众的认知中,精神分裂症往往被视为一种单一的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观念正在被逐渐改写。科学家们发现,精神分裂症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而新的治疗方法也正在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传统治疗的困境与突破

 

19岁的哈琳·桑克尔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她开始听到奇怪的声音,脑海中充满了妄想,曾经善于交际的她变得孤僻、冷漠 。像桑克尔这样的患者,全球约有2300万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约三分之二的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如震颤、体重增加等,且对阴性症状和认知问题帮助有限 。

 

直到2024年9月,新药KarXT的出现,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KarXT是首款针对多巴胺以外分子的抗精神病药物,它可以选择性地激活大脑中的毒蕈碱受体 。临床试验表明,KarXT不仅能减轻精神病症状,还能改善认知功能,且没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那些难以长期忍受的副作用,虽然它有一些轻微的胃肠道影响 。

 

从多巴胺到多种神经递质:对疾病理解的深化

 

长期以来,多巴胺失衡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根本原因,因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都是通过阻断多巴胺的活性来发挥作用的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多巴胺并不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唯一神经递质 。

 

例如,谷氨酸也是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键分子之一 。耶鲁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氯胺酮——一种阻断谷氨酸活性的药物,可以在健康人中产生精神病症状 。大规模搜索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也揭示了谷氨酸信号传导基因的改变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大脑中的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免疫系统与精神分裂症:意想不到的关联

 

除了神经递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普丽尔·伯勒尔曾经是一个健康的女孩,但在一次创伤事件后,她患上了精神病和幻觉,最终被诊断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在精神病中心度过了将近20年 。直到后来,医生才发现她的血液中含有自身抗体,她实际上患的是神经精神性狼疮,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她几乎完全康复 。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大脑时发生的疾病,在被发现之前,许多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据估计,大约1%的精神病患者有自身抗体,其在大脑中的特定靶点已被确定 。此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也密切相关,一个人感染的次数越多,其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越高 。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研究免疫疗法是否能帮助那些不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牛津,精神病学教授Belinda Lennox和她的同事们正在进行一项临床试验,以检验用于治疗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rituximab,是否可以有效地治疗那些在血液中检测到神经元自身抗体的人的精神病 。

 

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新的研究方向

 

最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典型的肠道菌群失调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171名受试者,包括未经治疗的首发患者、接受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患者以及健康对照 。研究发现,患者的有益菌Blautia显著减少、潜在致病菌Proteus与Arthrobacter增多,且该失调状态与胆汁酸合成下调和脂质代谢上调显著相关 。这些关键菌群的丰度与多脑区灰质体积及局部脑功能同步性指标呈显著相关,进一步与多项认知域呈负面影响关系 。

 

这一发现提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控脑结构与功能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为探索肠道菌群调节作为临床辅助手段防治精神分裂症提供了新思路 。

 

精准医学: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未来

 

从对精神分裂症的单一病因认识,到如今意识到它是一种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疾病,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化。而这种深化也为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精准医学。

 

“我认为精准医学将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故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约翰·克里斯托说 。他希望最终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物学特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就像肿瘤学领域一样,癌症曾经也被视为一种单一的疾病,如今却被看作是许多不同疾病的集合,个性化治疗也越来越受欢迎。

 

虽然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免疫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精神分裂症,神经递质在不同人群中是如何改变的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患者也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New Treatments Are Rewr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Schizophrenia|Scientific American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