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亡后,圆明园管理出现真空,园内古砖石屡遭劫难:军阀民人的偷窃盗运、政府主导的“合法化”“制度化”破坏加剧文物流失,也扭曲了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一些文教机构将砖石从园中迁出,同时部分人士开始关注文物语境与原真性。社会媒体翔实记录上述过程,在与公众的互动中谴责破坏并倒逼政府加强保护,重塑圆明园历史内涵,强调其国耻象征与文化见证的属性,激发民族忧患意识与保护精神。上述事件在民国混乱的社会局势下,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 “公共性”“民族性”等重要价值。相关研究的大众化传播,填补了历史空白并培育公众认知,推动遗产认同与保护理念普及。圆明园砖石的流散、利用与保护表明,文化遗产守护需物质保护与价值共识结合,而社会媒体在认知形塑中发挥关键启蒙作用。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占地约35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末年,雍正朝后开启扩建工程,至乾隆朝增建多处建筑群,此后嘉庆、道光、咸丰朝陆续营建,鼎盛时期拥有百余处景致,成为清帝重要的园居理政空间,堪称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是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入北京后大肆破坏,以圆明园为代表的诸多北京皇家园林均被不同程度焚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再次破坏了圆明园。数次摧残下,散落园内的古砖石既是屈辱历史的见证,也是艺术文化的承载。1912年清亡后,圆明园的劫难还在继续,其虽名义上仍为凊室资产,但园内诸多古砖石被陆续盗卖,参与者既有步军统领衙门、北洋政府、军阀官僚,也有土匪地痞、佃户农民,这些现象引发了社会媒体的关注与警觉。与圆明园古石相关的报道资讯大量见诸报端,不仅为我们营造出难得的在场感,也为当代梳理民国社会形塑圆明园砖石价值的认知实践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权贵军阀、市井盗贼的贩卖偷运

民国成立后,圆明园虽名义上归属逊清皇室,实际早已脱离其管控。不仅割据于此的军阀官僚觊觎这片资源沃土,为满足私欲大肆破坏园内古迹遗存,甚至逊清皇室及园内寄居的旗民也成为盗卖园内砖石的参与者,上述行径为圆明园带来了深重灾难。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军阀王怀庆大肆利用圆明园遗物建设私家花园——达园,京兆尹刘梦庚、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亭也均曾派车拉走园中古石[ Re-relic编委会编;郭黛姮,贺艳,张倩茹,刘川编.数字化视野下的圆明园研究与保护国际论坛论文集[M].中西书局,2010.12.]。对此,社会期刊及时进行了曝光,1917年5月18日《大公报》天津版便报道《圆明园之窃案》,称圆明园本有专人看守,但某日夜间忽然有多人拆毁园墙东北角,偷走多件园内太湖石,并使用四十辆大敞车将太湖石运进北京城内,藏于某军官的花园。[ 圆明园之窃案[N].大公报(天津),1917-05-18(0006).]

《顺天时报》由日本人中岛真雄创办,是日寇侵华的帮凶,但对于清室产业却格外“关心”,1918年1月14日发文称“京师圆明园系属清室私产,讵于近日忽有匪徒明目张胆雇佣大车进入园内,将山湖石以及砖料等物任意拆毁装运而去,故经该园总管杨双庆昨已据情报知提督请饬该管营讯官派兵保护,并将此项匪徒查缉惩办云。”[ 请保护圆明园[N].顺天时报,1918-01-14(0005).]

1925年 2月 17日《京报》报道称盗卖圆明园古物人犯被抓获[ 专.盗卖圆明园古物人犯被获 终是几个蠢贼[N].京报,1925-02-17(0007).],3月8日《益世报》北京版称圆明园盗石案已经审讯,关键犯人交代犯罪同伙[ 心.圆明园盗石案昨讯 王老黑要合盘托出[N].益世报(北京),1925-03-08(0007).]。1927年12月5日报载《张作霖盗卖圆明园遗石》,提及张作霖与北京东交民巷日本古董商中村步矶勾结,以二十万两价格盗卖圆明园遗石,还称近日数十名石匠进驻园内,推倒石柱、破坏构件,并装车运至北京城内。[ 青菓.张作霖盗卖圆明园遗石[N].福尔摩斯,1927-12-05(0002).]

1927年11月20日《大公报》天津版提及圆明园“遗石被盗卖,由来已久(某教会大学所得甚多),今更整批售与外人,闻之令人骇汗”,作者称近日重游圆明园,看到数十石匠正忙于破坏遗石,上前询问才知遗石全部出售给东交民巷某日商,“多年宝物,又须易主,国耻遗迹流传海外,事之可伤莫过于此,石匠云‘大元帅不知此事,其为直辖国事之下级官员盗卖,毫无疑义’。”[ 圆明园遗石 全部被盗卖 国耻遗迹流传海外 宝物易主尙其余事[N].大公报(天津),1927-11-20(0003).]

1927年《北洋画报》第90期刊载《圆明园最后之一石》,作者来到慕名已久的圆明园游览,但“大门殿基犹存,其所谓古希腊式之建筑,已不可得观,询之土著,始知早为人先后盗卖殆尽,而为王大将军移置于其附近花园者,亦不在少数”,作者还讽刺道“此其所谓‘借用’,不可以盗窃视之也”。[ 圆明园最后之一石[J].北洋画报,1927,(90):2.]

《大公报》天津版1932年1月24日发文称最近数年不少无知民众不分昼夜捣碎圆明园白石,将其碾成细粒后卖给北京城内的米店,掺入大米中增重,作者批评此类行为“毁灭民族文化,破坏市民健康,狂谬恶戾,至此而极”。然而还有更令人痛心的事情,近段时间这些民众“愈捣愈凶,乃至成群结队,不分昼夜狂捣。其昌乃于一月二十日偕同清华大学梅校长,庶务科金君,携校警四人,亲往查勘,见海晏堂惟余瓦砾一堆,半年以前,尚灿然可观,几欲失声痛哭,远瀛观白玉葡萄雕柱,乃路易王朝作风,与凡尔赛故宫同其价值,其一未倒者,根基已被损,即将崩断,再三五月后恐将尽成平地。”至于询问这些游民,大多狡辩称受雇佣而来或是由某军人处购得石材开采权,作者认为“有组织挖掘仅存之国宝,有即刻化为尘土之忧”。[ 圆明园遗址应加保存 游民结队摧残玉石咸咸瓦碟 古物保委会请市府澈底查禁[N].大公报(天津),1932-01-24(0004).]

面对猖狂的偷运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定措施,1924年5月26日《益世报》北京版载《派兵看守圆明园》,“园中古树巨石以及亭台碉楼,均系数百年前之建筑物,且殿阁之内存储古物甚多,近日常有匪人入园拆毁,并有盗卖情事,现在已为京畿卫戍司令王懋宣将军所闻知”,将派兵驻守园中并清查注册古物。[ 派兵看守圆明园[N].益世报(北京),1924-05-26(0007).]《京报》《禁偷圆明园砖石》也提及圆明园偷窃砖石问题时有发生,北郊总署将严加管理,“如再有敢于窃取者一经拿获定当重办云”。[ 天.禁偷圆明园砖石[N].京报,1925-10-07(0007).]

二、政府主导的“合法化”“制度化”破坏

1928年北洋政府垮台,国民政府将首都迁至南京,北京成立北平特别市,北平市政府对于圆明园砖石的价值认知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只看中其经济效益,不仅对外销售园内砖石构件,甚至以建设城市为借口拆毁园墙、碾碎石料用以修路,如此合法化、制度化的破坏,不仅极度损害了圆明园历史风貌,也助长了社会对于珍贵古迹的漠视。

1929年1月7日《益世报》北京版发表《圆明园的太湖石 招商承买》,“平西圆明园之太湖石,损失过甚,题铭题诗,亦多模糊,惟此项石文,坊间则所未见,公之于市,可免湮没,现清理该园园产事务所所长李瑸,呈得上峰同意,将全整石片,仍予保留,其残破损毁者,则分别标价,招商承卖云。”[ 长.圆明园的太湖石 招商承买[N].益世报(北京),1929-01-07(0007).]

1929年2月28日《益世报》北京版载《圆明园 太湖石要卖》,“清理圆明园园产事务所因园内太湖、凤及一切大小石块积残败,与历史艺术均无价值,现经呈准市府,尽将此种石块变价出售,闻事前已与某商接洽,可出价一千余元,将来即以该款移作八一三惨案烈士公葬费用云。”[ 圆明园 太湖石要卖[N].益世报(北京),1929-02-28(0007).]

1930年《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第29期,提及公务局希望利用圆明园石料修筑海淀至玉泉山石碴公路,“圆明园内所存废石如艾叶青石、白渣石、青渣石、虎皮石等虽非修路良好材料,与其废弃可惜,不若利用修路,如就近雇工打碎,运至工地使用,较购用新料减省颇多,似于经济原则亦尚相合,此项废石数量业经派员勘察足敷该段路工之用。”[ 市府:命令:训令:令工务局:呈为利用圆明园废石整理海淀至玉泉山石碴公路请核示由[J].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1930,(29):6-7.]不久后,北平市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墙拆除,其余东西北三面墙也等待再有施工修路机会加以拆除利用。[ 市府:命令:指令:令工务局:呈报拆除圆明园南墙改定工料规范暂缓移运石柱暨派员测制园图请核示由[J].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1930,(41):9-11.]

同年,《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第33期载《令拟具清理圆明园各种废石并整顿园产详细办理呈核由》,行文中称“查工务局呈请利用圆明园废石修筑马路一案,经本府派员前往该园详查拟具意见呈复,据称各种废石除虎皮石一种品质粗劣为量亦多,似可利用修路”[ 市府:命令:训令:令管理颐和园事务所:令拟具清理圆明园各种废石并整顿园产详细办理呈核由[J].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1930,(33):4.]。一个月后,市府批准了工务局的申请,准许拆除虎皮石墙用以修路。[ 市府:命令:训令:令工务局:据管理颐和园事务所请饬工务局派员绘具圆明颐和两园内外及附产总图并于修筑西郊马路时移运圆明园石柱太湖石等情仰届时派员工会商办理由[J].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1930,(33):4-5.]

1931年5月,工务局为翻修西直门外高亮桥至海淀石碴公路,需用材料一千四百中方,查得“上年由永大石厂承办拆除之圆明园南墙存有石料约一千中方,拟包工砸运使用其不数之四百中方”,希望能将圆明园东墙的虎皮石料拆除利用,后经市府批准拆除。[ 市府:命令:指令:令工务局:为拟具翻修西直门外高亮桥至海淀石碴公路工料规范并拟使用圆明园围墙虎皮石请核示由[J].北平市市政公报,1931,(98):23.]除上述售卖行径,市府还准备将圆明园豆渣石五百平方丈以每平方丈十五元的价格卖给北平德山石厂商人刘明远[ 市府:命令:训令:令管理頣和园事务所:为北平德山石厂商人刘明远拟购圆明园豆渣石五百平方丈每平方丈价洋十五元是否批卖祈核示由[J].北平特别市市政公报,1930,(42):9-10.],拆毁圆明园虹桥旧石条修筑马路道口[ 市府:文电:公函:函国立清华大学:准函请拨用圆明园虹桥旧石条等因经令据工务公安两局及管理颐和园事务所会呈以工务局计画马路道口添砌海墁需用石块甚多未便转拨等情相应函复查照由[J].北平市市政公报,1931,(97):8-9.]。1932年《益世报》北京版也提及圆明园内太湖石等虽已加以保护,但普通砖石仍在对外出售。[ 市府注意古迹 派员调查圆明园砖[N].益世报(北京),1932-02-13(0007).]

这一时期政府机构的不合理清查变卖,标志圆明园的劫难从军阀民人盗运升级为官方“合理化”操作,反映出当时对于文化遗产认定的功利与狭隘。此等行为不仅极大破坏了圆明园的文物与景观,且政府主导,上行下效,为民初遗产保护事业制造了反面典型。

作者简介:林德祺先生,故宫博物院馆员

来源: 圆明园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