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丘之貉

【释义】: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都是同类,没有什么差别(多指坏人)。

【出处】: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西汉官员杨恽因直言被贬,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感慨古今奸臣小人皆属同类,如同一个山丘上的貉般相似。后用以指同一类丑恶之人。

【拓展】:“一丘之貉”往往同“沆瀣一气”“蛇鼠一窝”等近义词并列,强调同类恶人彼此勾结或本质相同。例如:电信诈骗团伙中,话务组、技术组、洗钱组实则沆瀣一气;历史上秦桧与金国勾结陷害岳飞,二者堪称蛇鼠一窝。反义词如“泾渭分明”“云泥之别”,则形容善恶分明、高下迥异。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貉”并非真指貉本性恶劣,而是借其群居习性及外貌特征,比喻同类聚集、难以区分。现实中貉是犬科动物中唯一会冬眠的物种,性格机警但温和,因常集群活动而被古人观察到的“群体相似性”,成为成语的灵感来源。

小档案

名称:貉

英文名:Raccoon Dog

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体长:50~65厘米(不含尾)

体重:4~10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东亚地区(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后被引入欧洲。栖息于森林、湿地及城市郊区。

魅力靓照:

貉的性格温驯(图片来源:[1])

貉的面部斑纹如戴黑眼罩(图片来源:[1])

外形特征:

貉体型肥硕似浣熊(但无亲缘关系),毛色灰棕,背部有深色脊纹,面部具黑色“海盗眼罩”斑纹。四肢短小,尾巴蓬松,冬季毛发厚密如球。

生活习性:

唯一会冬眠的犬科动物,冬季蜷缩洞中降低代谢,靠秋季囤积的脂肪存活。杂食性,吃昆虫、鼠类、果实、垃圾,甚至能潜水捕鱼。

群居家庭:父母与幼崽共同生活,夜间集体觅食,叫声如啾啾鸟鸣。

奇闻轶事:貉是“都市变形大师”?真的假的?真的!

日本东京的貉群竟演化出“地铁通勤技能”!研究人员发现,城市貉会沿地铁线路迁移,用排水系统作“地下走廊”,甚至学会识别红绿灯过马路。更惊人的是,它们开发出差异化生存策略:居民区的貉装乖卖萌讨猫粮,商业区的貉翻垃圾桶专找快餐,公园区的貉则组团偷捞观赏鲤鱼——同一城市,不同“职场风格”,但归根结底都是“骗吃骗喝界翘楚”!当遭遇天敌时,貉不仅会僵直假死,还能从肛门腺喷射恶臭液体——先骗后熏,双重防御。科学家戏称其为“生化武器级演技派”。

现实中,貉是进化赢家:从森林到都市,从冬眠到诈死,靠的就是“随机应变”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上海动物园.公益绘本活动|“动物园里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活动 《小貉的成长:嗨,小兽朋友》[EB/OL].(2024-10-18)[2025-09-03].https://share.shkp.org.cn/content.html?type=wx&id=499107&tag_id=59542

来源: 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