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29日清晨,人类登山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与尼泊尔夏尔巴向导丹增·诺盖,在相识仅数周后,共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成功登顶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在历经五个小时不间断的艰难攀登后,两人在世界之巅紧紧相拥,这一刻不仅实现了他们毕生的梦想,更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传奇。

希拉里的登山生涯始于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奥利维尔山。这位33岁的前养蜂人在二战后加入英国组织的珠峰探险队,将他在家乡磨炼的登山技艺带到了世界屋脊。而39岁的诺盖则早已是喜马拉雅山区的传奇人物,自1935年起多次尝试登顶珠峰,并在1952年创造了8600米的攀登纪录。两人的组合堪称天作之合——希拉里拥有精湛的攀登技术,诺盖则掌握着对喜马拉雅山脉无与伦比的了解。

艾德蒙·希拉里

登顶当天的情形充满戏剧性。凌晨四点出发时,希拉里的靴子已被冻得僵硬,不得不花费宝贵时间解冻。在攀登过程中,他们意外遭遇12米高的岩石台阶,希拉里冒险将自己卡在岩缝中,再用绳索协助诺盖通过。上午11点30分,这对搭档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由于缺氧,希拉里在摘下面罩后很快感到不适,他们仅停留15分钟就不得不开始下撤。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两人还试图寻找1924年失踪的马洛里和欧文的踪迹,但未能发现任何线索。

这次登顶的意义远超出体育成就。希拉里随后创立喜马拉雅基金会,为尼泊尔修建学校和医院,2003年获颁尼泊尔荣誉公民。诺盖则在大吉岭山区任教20年,将他对山脉的热爱传递给年轻一代。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原本希望自己的成功能让后人不必再冒险,却意外开启了珠峰商业攀登的时代。如今每年登山旺季,通往峰顶的路上常出现排队现象,与1953年两人独享巅峰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

从结冰的靴子到最后的拥抱,希拉里和诺盖用勇气与毅力书写了人类探索精神的永恒篇章。正如希拉里后来所说:"我们征服的不是山峰,而是自己。"这段传奇不仅改写了登山史,更向世界证明:当人类团结协作时,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峰。

丹增·诺盖

1953年5月29日凌晨四点,历史性的时刻即将来临。希拉里和诺盖在海拔8500米的南坳营地醒来,迎接他们的第一个挑战竟是冻成冰块的登山靴。希拉里花费整整两小时才将靴子解冻,这个意外插曲让原定的出发时间被迫推迟。当两人终于踏出帐篷时,喜马拉雅的寒风正呼啸而过,但他们眼中只有头顶那片尚未被人类征服的苍穹。

在攀登时,一道12米高的垂直岩壁突然横亘在通往顶峰的路上。希拉里后来回忆道:"那道岩缝窄得只容得下一个人的身体。"他像攀岩者那样将身体楔入岩缝,一寸寸向上挪动,再用绳索帮助诺盖通过岩缝。这个后来被命名为"希拉里台阶"的险关,成为考验后来所有登山者的试金石。

当天上午11点30分,两人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稀薄的空气让希拉里在摘下面罩的瞬间就感到天旋地转。他们用冻僵的手指按下相机快门,拍下了那张闻名世界的登顶照片。在这珍贵的15分钟里,诺盖按照藏族传统在山顶埋下了供品,而希拉里则仔细搜寻着1924年失踪的马洛里探险队的蛛丝马迹——这是对先驱者最好的致敬。

在山顶上摘下氧气罩后,希拉里很快就感到不适

考虑到这点,他们花了些宝贵的时间,在这片区域搜寻前人的踪迹。诺盖和希拉里企图寻找两位于1924年尝试攻顶,有望征服圣母峰的人──安德鲁.欧文(Andrew Irvine)和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然而,他们并未发现这两人已抵达山顶的迹象。

下撤途中,两人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完成了一项载入史册的壮举。当消息传回伦敦时,恰逢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英国媒体将这次登顶誉为"给女王最好的加冕礼物"。诺盖在回到大本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这次历史性的登顶开启了人类探索珠峰的新篇章。如今,每年春季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追随他们的足迹。虽然登山条件已大为改善,但希拉里和诺盖当年的勇气与毅力依然激励着后来者。那个五月清晨的壮举永远定格在人类探险史上——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登山者,用团结协作证明了人类挑战极限的无限可能。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