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巨螯蟹
一对螯足可以横跨一台车
学名:Macrocheira kaempferi
种类:十足目-蜘蛛蟹科
饮食:机会主义食性(腐食占比超60%)
寿命:野生个体平均寿命在50到60年之间
体重:19千克
体长:一对螯足展开最长能达到总长3.7米
栖地:日本南部海岸
惊奇真相:一项研究报告表明近四分之三巨螯蟹都至少缺一肢。这是因为,四肢长,接合到生物体的身体的牢固性就会较差,并由于敌害和渔网挂住而容易脱落。对于它来说,至少保留1对螯足和3对步足才能维持基本生存功能。
蓝鲸
现存地球史上最大动物
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种类:哺乳纲-鲸目-须鲸科
饮食:专性磷虾食性(主要食用磷虾,偶食少量桡足类)
野外平均寿命:70年至90年
体重:成年个体平均在160吨到180吨之间
体长:在25米和30米之间
栖地:全球海洋(夏季极地索饵,冬季赤道繁殖)
惊奇真相:初生蓝鲸体长可达7到-8米,体重约2.5吨,相当于一头成年河马的体型;在哺乳期间,幼鲸每天要饮用接近500升的高脂肪母乳,这使得它们在出生后的前7个月内能够保持每天约100千克的惊人增长速度。
狮鬃水母
现存体型最大的水母物种
学名:Cyanea capillata
种类: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
饮食:肉食性(以小型鱼类、浮游动物及其他水母为食)
平均寿命:约1年(在寒冷水域可达2年)
体重:25千克到50千克之间
体型特征:伞径最大纪录是2.5米
栖地:北半球冷水域(北极、北大西洋、北太平洋)
惊奇真相:1870年在美国的马萨诸塞湾发现的个体保持最长触手纪录(36.5米),它的触手长度可能超过蓝鲸,是地球上最长的动物结构之一。
大白鲨
现存最大的掠食性硬骨鱼类
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种类:软骨鱼纲-鼠鲨目-鼠鲨科
饮食:顶级掠食者(主要捕食海豹、海狮、金枪鱼、海豚等)
寿命:三四十年
体重:最重纪录2,300千克(平均1,100-1,900千克)
体长:最长纪录6.4米
栖地:全球温带及热带海域
惊奇真相:大白鲨具有独特的双胃室结构,可在主胃储存食物长达3周。
胃内容物记录显示其食性广泛,人们曾在大白鲨的胃中发现过车牌、炮弹等各类人造物品。
北太平洋巨型章鱼
现存最大的章鱼物种
学名:Enteroctopus dofleini
种类: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
饮食:机会主义肉食者(主食蟹类、贝类、鱼类及其他头足类)
平均寿命:3年到5年之间(繁殖后即死亡)
体重:最重纪录71千克
体型特征:腕足最大展开纪录为4.9米
栖地:北太平洋沿岸(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亚,日本北部至韩国)
惊奇真相:作为北太平洋食物链顶端的无脊椎掠食者,北太平洋巨型章鱼却仍要面对虎鲸、海豹和海獭等天敌的威胁。这种生存压力造就了其独特的繁殖策略:雌性章鱼会不吃不喝地守护卵群长达6-10个月,直至幼体全部孵化,期间单次可产下5万-10万颗卵,但仅有约0.01%的卵能够成功孵化并存活至成年。
蝠鲼(鬼蝠魟)
海洋中最聪明的软骨鱼类
学名:Manta birostris
种类:软骨鱼纲-燕魟目-蝠鲼科
饮食:专性滤食性(主食浮游生物、小型鱼类卵及幼体)
平均寿命:40年到50年(最新研究显示)
体重:最大纪录2,000千克(典型个体1,000-1,300千克)
体型特征:翼展最长纪录7米
栖地:全球热带及亚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印度洋、东太平洋暖水区)
惊奇真相:作为软骨鱼类中的“高智商代表”,蝠鲼不仅拥有该类别动物中最高的脑化指数(EQ值1.4-1.8),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认知能力——它们能通过镜面自我识别测试(与灵长类动物水平相当),在海洋中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个体间会建立长期“友谊”关系,他们还能依靠精确的迁徙记忆年复一年返回特定海域。
鲸鲨
现存体型最大的鱼类
学名:Rhincodon typus
种类:软骨鱼纲-须鲨目-鲸鲨科
饮食:专性滤食性(主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及鱼卵)
平均寿命:70年100年
体重:最重确认纪录21.5吨
体长:最长纪录18.8米
栖地:全球热带及亚热带海域(表层至700米深)
惊奇真相:1994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海域捕获的巨型个体据称达36吨,虽未获科学认证,但暗示该物种可能存在超常体型变异。
大型动物自然胃口也大,不过究竟有多大要视能量消耗有多快。胃口最小的是无脊椎动物;水母能长得相当巨大,但身体约95%都是水分,且游动十分缓慢,所吃食物只要达体重的0.04%即能生存。蓝鲸吃得非常多,才能保持身体恒温以及复杂的脑部运作。虎鲸则是胃口最大的海洋动物。它们活动量大,拥有掠捕形态的生活方式,每天吃下的食物须达体重的3.7%才能存活。
有趣的是,有些巨型动物的食物非常迷你,鲸鱼的主要食物是磷虾。鲸鱼一口的食量极大,当它游向一群磷虾,大口张嘴,可以吸入90吨海水,要靠60至90条六角手风琴般的沟槽,让嘴巴张至平常的六倍大。鲸鱼合上嘴后,用其巨舌将水挤出鲸须板,这是由诸多羽毛般的条状物组成的,成分为角蛋白,像只大梳子般垂挂于上腭。这样,一大群扭动乱跳的磷虾卡在鲸须板上,而后被吞食。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监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