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骨骼健康,享受品质生活—骨病健康系列科普之7:

骨骼与关节是支撑身体、保障活动的 “基石”,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日常行动,还可能引发连锁健康风险。骨科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很多人容易误以为是 “劳累” 或 “老毛病” 而拖延,最终导致病情加重。本文将详细梳理骨科疾病需及时就医的典型症状,帮大家读懂身体的 “求救信号”,树立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意识。

一、骨科疾病的 6 大 “红色警报”,出现即就医

(一)骨骼肌肉剧烈疼痛,休息后仍无法缓解

疼痛是骨科疾病最直观的信号,但 “普通酸痛” 与 “需就医的剧痛” 有明显区别。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

疼痛性质特殊:如刺痛、绞痛、撕裂痛,或像 “被重物碾压” 般的持续性疼痛,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时,可能出现从腰背部放射至腿部的 “电击样剧痛”;骨折时则会因骨骼断端刺激周围组织,引发 “不敢触碰” 的剧烈疼痛。

疼痛持续超 24 小时:普通肌肉劳损休息后 1-2 天可缓解,若疼痛持续不减轻,甚至加重,可能是骨膜炎、骨髓炎或骨肿瘤的信号。例如胫骨骨膜炎患者,初期仅运动后疼痛,若未及时干预,会发展为静息时也剧痛,影响行走。

伴随异常体征:疼痛部位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或按压时能摸到 “骨擦感”(骨折典型表现),需立即就医排查骨折、脱位或感染性骨病。

(二)关节红肿热痛,活动时 “卡住” 或发出异响

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关键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多提示炎症或损伤,常见于以下骨科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手指、手腕等小关节,除红肿热痛外,晨起后关节僵硬超 1 小时(“晨僵”),活动后才缓解,长期可导致关节畸形(如手指 “天鹅颈” 样弯曲)。

痛风性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夜间加重,大脚趾关节最易受累,关节迅速红肿、发热,触碰时疼痛剧烈,甚至无法穿鞋,这是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的急性炎症。

化脓性关节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除关节红肿热痛外,还伴随高热、寒战,若不及时治疗,细菌会破坏关节软骨,导致关节永久僵硬。

关节 “卡壳” 或异响:上下楼梯时膝盖突然 “卡住” 无法活动,或活动时发出 “咔嚓”“弹响” 声,可能是半月板损伤或游离体(关节内脱落的软骨碎片),需通过检查明确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三)肢体麻木无力,伴随 “放射性” 不适

肢体麻木无力看似与 “神经” 相关,实则很多时候由骨科疾病压迫神经导致,需警惕:

颈椎病:长期低头、久坐人群易患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导致单侧手臂麻木、无力,如拿东西时突然掉落;脊髓型颈椎病更危险,会出现双手精细动作障碍(如系扣子困难)、下肢 “踩棉花感”,若拖延可能导致瘫痪。

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行走时下肢麻木、无力,需频繁停下休息(“间歇性跛行”),坐下或弯腰后症状缓解,这是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的典型表现。

坐骨神经痛:多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疼痛从腰部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伴随麻木感,咳嗽、打喷嚏时疼痛会加重。

(四)活动障碍,无法完成日常动作

当骨骼、关节或肌肉受损,会直接影响活动能力,出现以下情况需就医:

骨折或脱位:外伤后肢体无法活动,如摔倒后手腕无法弯曲、脚踝无法站立,或出现明显畸形(如手臂 “弯曲”、肩膀 “下垂”),需立即通过 X 线检查确诊,避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

肩周炎(冻结肩):50 岁左右人群高发,初期仅肩膀疼痛,逐渐发展为肩膀无法抬起(如无法梳头、穿衣服),严重时 “肩膀像被冻结”,若不及时康复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活动受限。

骨关节炎晚期:膝关节、髋关节最易受累,患者无法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甚至走路时需借助拐杖,这是关节软骨磨损殆尽、骨质增生严重的表现,拖延会增加人工关节置换的难度。

(五)身高缩短、驼背,伴随腰背疼痛

很多人以为 “老了变矮、驼背” 是正常现象,实则可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信号:

身高缩短超 3 厘米:正常衰老每年身高缩短不超 1 厘米,若 1 年内身高减少 3 厘米以上,多是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如弯腰、咳嗽时突然腰痛,随后发现 “变矮”。

明显驼背:脊柱多个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形成 “驼背”,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压迫胸腔,导致呼吸困难、胸闷。

反复腰背疼痛:骨质疏松患者骨量流失,骨骼脆性增加,即使没有外伤,也可能出现腰背隐痛,活动后加重,这是骨骼 “脆弱” 的预警。

(六)不明原因的骨骼异常,需排查严重疾病

除上述症状外,以下 “隐性” 异常也需警惕:

骨骼局部隆起或肿块:如膝盖下方、手臂外侧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边界清晰,可能是骨软骨瘤;若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伴随疼痛,需排查骨肿瘤。

夜间痛或静息痛:白天活动时不痛,夜间睡觉时骨骼疼痛加剧,可能是骨肿瘤或骨髓炎,需通过 CT、MRI 等检查明确病因。

伤口长期不愈合:骨骼外伤后伤口反复感染、流脓,或骨折手术后长期不愈合(超过 9 个月),可能是骨感染或骨不连,需专业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二、早发现、早治疗:骨科疾病的 “黄金原则”

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时间密切相关。很多患者因 “忍一忍就好” 的心态拖延,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急性病:拖延可能危及生命:如化脓性关节炎,若不及时抗感染治疗,细菌会扩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脊柱骨折若压迫脊髓,6 小时内是 “黄金救治期”,拖延会导致神经永久损伤。

慢性病:早期干预避免残疾:骨质疏松早期通过补钙、补充维生素 D、适当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可有效预防骨折;颈椎病早期通过调整姿势、牵引治疗,能避免发展为需手术的严重阶段;骨关节炎早期使用保护关节的药物,可延缓关节磨损,推迟甚至避免人工关节置换。

经济成本:早期治疗更省钱: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早期保守治疗(药物、理疗)费用仅几千元,若发展为脊髓压迫需手术,费用可达数万元,且术后恢复时间长;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一次髋部骨折的治疗费用约 几万元,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而早期预防成本远低于治疗成本。

三、就医前的 “准备工作”,帮你高效就诊

出现上述症状后,就医前可做好以下准备,提高诊疗效率:

记录症状细节:如疼痛开始时间、部位、诱发因素(如弯腰、受凉)、缓解方式,是否伴随麻木、发热等,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因。

携带既往检查资料:如 X 线、CT、MRI 报告,或既往用药记录,避免重复检查。

选择合适科室:外伤导致的骨折、脱位挂 “骨科急诊”;慢性颈肩腰腿痛挂 “骨科” 或 “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可挂 “骨科” 或 “内分泌科”。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致谢原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23 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23,43(5):257-270.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15(3):221-238.

[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 9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31-645,756-770.

[4] 裴福兴,陈安民。骨科学(第 3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412-425,538-550.

[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2 年版)[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26(8):505-515.

来源: 徐斌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