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钢铁洪流与铿锵步伐交织成一曲壮丽的军魂交响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告。
今日(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包括约70分钟的盛大阅兵。
当搭载着旗帜的直升机梯队划过长空,当传承着抗战血脉的维和部队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当新一代武器装备隆隆驶过长安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支军队的威武雄壮,更是一个民族的不屈脊梁。
01 社会主义捍卫者,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
阅兵场上,徒步方队中的“一老一新”设计寓意深远:“一老”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抽组;“一新”则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2021年7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重要论断。
人民军队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93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卓越功勋。
02 国家长城锻造者,能打胜仗的实力底气
本次阅兵全面展示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上升,还有很多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和国之重器。
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
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
习近平在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清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重要意义,强化使命担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大军事治理工作力度,以军事治理新加强助推强军事业新发展。”
03 人民利益保障者,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在阅兵战旗方队中,“狼牙山五壮士连”的战旗格外醒目。该连排长郭海洋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9岁,震后解放军第一时间“神兵天降”,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军旅种子。
“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军队比喻成国家安全的坚不可摧的长城,歌颂了人民解放军的伟大。
每当人民有需要,这支军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人民面前。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投入1万余名医护人员深入一线救治,到面对严重洪涝灾害时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奋战在抗洪前线。
从四川芦山地震发生10分钟后,武警芦山中队就开始救援被困群众,雅安军分区500余名应急民兵分赴灾情严重的龙门乡等地。截至22日零时,中国武装力量已投入1.3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
04 世界和平维护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次阅兵中,一支特殊的受阅方队——维和部队方队,承载着东北抗联血脉、历经国际维和任务洗礼,成为阅兵式上的亮点。这支方队涵盖工程兵、步兵等兵种专业,曾执行过国际维和任务。
中国军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常态保持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累计派出的维和官兵已达5万余人次,多名烈士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异国他乡的和平使命中。
自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已逐步实现从单一军种到多军兵种拓展、从支援保障到综合多能转型、从监督停火到持久和平延伸的跨越式发展。
从抗战时期的“东方主战场”到如今的“维和关键力量”,中国始终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列,用实际行动践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承诺。
京华秋浓,天安门广场上回荡的不仅是铿锵的步伐声,更是历史深处的回响。
从东北抗联“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坚韧,到中国蓝盔在异国他乡的危险动荡中修路架桥、扫雷排爆;从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壮烈,到年轻战士用磨得血淋淋的双手在废墟中抢救生命。
这支军队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同样的精神基因。
80年后的今天,战旗方队中那些代表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旗帜,被新一代官兵高擎着走过天安门,仿佛在告诉我们:军魂永不褪色,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王立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获医学科学家奖、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国家工信部、卫健委5G+心脏猝死防治救系统项目首席专家,国家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专家,全军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三色文化”、“三向文明”、“三生文脉”倡导者,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系列指南、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系列指南领衔制定者。“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发明人。“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救”在身边的5G+生命急救平安站“惠民工程建设》;国家卫健委主管《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专刊、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专刊主编。医学参考报第一届医学科学普及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心肺复苏王立祥观点》等专著10部、获国家百项专利、发表论文千篇。
兼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委会主委、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创始主委等职务;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第三届编委会副总编辑。
来源: 军魂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