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爷今年67岁,原本是个走路带风、动手能力很强的人。可最近两年,家里人发现他行动慢了许多,穿衣服费劲,走路时右手不怎么摆动,偶尔还会手指发抖。他总说是“年纪大了”,可后来,连写字也越来越小,话也不如以前利索,才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帕金森病。

在大众印象中,帕金森病似乎就是“手抖”的代名词。但其实,这种病远不止如此。

帕金森病是什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黄晓松主任医师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肌肉僵硬、震颤以及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脑内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缺乏有关。多巴胺减少会导致大脑控制运动的能力下降,使得一系列“动作指令”无法顺利传达,身体也就越来越“不听使唤”。

不只是“手抖”

很多人以为帕金森病只有“抖”,其实“抖”只是其表现之一,且未必出现在最早期。有些患者起初只是觉得自己反应变慢、写字变小、走路变得碎步或拖沓。还有人先出现声音变小、面部表情减少,看起来“木木的”,家人常误以为是抑郁或老年痴呆的前兆。

“动作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它可能表现为起身、走路变慢,系扣子或用筷子时动作不灵活。患者常常形容自己“明明脑子里知道要做什么,但身体就是跟不上节奏”。

此外,帕金森病还可能伴随很多非运动症状,比如便秘、睡眠障碍、嗅觉减退、焦虑、抑郁,甚至认知功能下降。有研究表明,某些非运动症状比典型的运动症状更早出现,却往往因不明显而被忽视。

帕金森病能治好吗?

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好消息是,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高。

药物治疗是基础,例如左旋多巴类药物可以补充多巴胺,有效缓解运动障碍。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程、症状及患者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部分患者在药效波动明显时,还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外科治疗方式。

除药物和手术外,康复训练同样非常重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如太极、舞蹈、慢跑等,都能改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语言训练和认知康复也应尽早纳入日常管理计划。

黄晓松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帕金森病虽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60岁以后,但并不是“老年专属”。事实上,有5%-10%的患者在50岁前就发病,属于“早发型帕金森病”。还有极少数的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甚至可见于更年轻的人群。

正因为它“起病隐匿”,很多人容易将早期症状误认为是“正常衰老”,往往等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才就医,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长辈出现走路变慢、写字变小、说话变轻、动作僵硬,或在静止状态下手部抖动等现象,不妨建议他们尽早去神经科就诊。

越早识别、越早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有保障。帕金森病虽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只能不断退步”。通过科学治疗与积极的生活管理,许多患者仍然可以在多年内保持相对独立、有质量的生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刘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