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等多方面原因,人们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 “三高” 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但被称为 “第四高” 的高尿酸血症,正悄然成为健康的 “隐形杀手”。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什么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李雅婧主治医师提醒,高尿酸不只是痛风那么简单。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保持体内平衡。但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根据国际标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传统观念中,高尿酸总是与“痛风”划等号——那种突如其来的关节剧痛,让人痛不欲生。然而,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并没有典型的痛风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实,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没有痛风发作,高尿酸也在悄无声息地损害着我们的血管和心脏。
“高尿酸”如何一步步摧毁心血管系统?
1.损伤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是血管最内层的保护屏障,能够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长期高尿酸状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就像一根原本柔软有弹性的水管,内壁变得粗糙不平,功能也随之下降。
2.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
尿酸结晶不仅会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痛风,还会在血管壁中形成微小的结晶,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过程。这如同在血管壁内“点火”,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火上浇油”。
3.加剧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
高尿酸与高血压常常形影不离。研究发现,尿酸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还会降低肾脏血流量,促进钠重吸收,进一步升高血压。此外,高尿酸还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与2型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
这三种机制相互交织,共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大大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哪些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1.已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中的任何一种。
2.体重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4)。
3.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
4.长期饮酒、喜欢高嘌呤饮食的人群。
5.中年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
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科学预防高尿酸血症?
1.管住嘴:合理选择食物
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尤其是贝类和虾类)。
严格戒酒:特别是啤酒,既含酒精又含高嘌呤。
避免高果糖饮料:果糖会促进尿酸生成,果汁、奶茶等含糖饮料要少喝。
推荐食用:新鲜蔬菜、低脂奶制品、鸡蛋等低嘌呤食物。
2.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稀释尿液,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
3.迈开腿:控制体重
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突然的大量运动反而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建议选择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何时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目前仍有争议。一般建议:
血尿酸水平>540μmol/L: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血尿酸水平>480μmol/L且合并以下情况之一: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也应开始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等。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药服用。
专家提醒
心血管内二科张婷副主任医师提醒:高尿酸血症作为“第四高”,已经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化验单上的一个箭头,而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信号。它通过多种机制损害我们的血管健康,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相互勾结,形成恶性循环。
防控“第四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即使没有痛风症状,也应重视尿酸升高。建议所有“三高”患者及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尿酸,将心血管疾病的防线前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李雅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