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格兰的温多弗,一个充满学术与艺术氛围的家庭中,诞生了一位未来将在科学界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塞西莉亚·佩恩。她的父亲,一位牛津大学的学者,与母亲,一位来自德国学术世家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共同为她构建了一个既富有知识又充满创造力的成长环境。然而,在这个时代,性别却成为她追求科学梦想道路上的一道难关,尤其是在她父亲早逝之后。
四岁的塞西莉亚,在父亲离世前已悄然继承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天赋。她的钢琴演奏技艺日益精湛,甚至让指导老师力劝其走专业道路。然而,塞西莉亚的心,早已被科学之光所照亮。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目睹了蜂兰(Ophrys apifera)的奇妙形态,那仿佛是大自然对科学奥秘的微妙启示,从此,她坚定了投身科学的决心。
凭借着卓越的学术成绩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塞西莉亚获得了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的奖学金,踏入了这座知识的殿堂。在这里,她不仅深入学习了植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更有幸与约瑟夫·汤姆孙、欧内斯特·卢瑟福和尼尔斯·玻尔等物理界的巨匠们交流思想。特别是亚瑟·爱丁顿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演讲,更是激发了她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让她彻夜难眠,深思其深远意义。
然而,剑桥大学作为当时英格兰学术界的保守堡垒,对女性学者并不友好。尽管塞西莉亚才华横溢,但在完成学业后,她并未获得应有的学位认可。面对这样的不公,她毅然决定远赴美国,寻求更广阔的天地。在哈佛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遇到了哈罗·沙普利和普林斯顿大学的亨利·诺里斯·罗素,这两位当时天文学界的顶尖学者,成为她学术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在哈佛的两年里,塞西莉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博士论文,她的研究课题是恒星的化学元素组成。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她凭借对科学的执着和敏锐的洞察力,成功揭示了太阳主要由氢和氦构成的重大发现。然而,这一发现与当时的主流观点相悖,遭到了罗素教授的质疑和反对。面对权威的压力,塞西莉亚一度选择了妥协,但她的研究成果却在四年后得到了罗素的认可,当她以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结论时,他不得不承认佩恩的发现是正确的。
塞西莉亚的学术生涯在哈佛绽放光彩,她不仅成为系所中首位晋升教授的女性,还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谢尔盖·加波施金在天文台找到了工作,与她并肩作战,共同抚养了三个子女。她的成功不仅激励了自己,也鼓舞了无数后来者,尤其是女性科学家。
在她的博士研究期间,塞西莉亚通过深入剖析哈佛图书馆中珍贵的恒星光谱资料,不仅揭示了太阳的化学组成,还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其他遥远的恒星。她创新性地提出了量化恒星释出的吸收线强度的方法,从而精确计算出每种元素的含量。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组成的传统认知,为天文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佩恩挑战了当时对恒星与其组成的主流观点
塞西莉亚的学术成就不仅影响了她的同时代人,更激励了后世的女性科学家。乔安·费曼,在读到塞西莉亚的《恒星大气》一书后,毅然决定踏上天文学的道路,最终因预测太阳黑子的模式而成名。海伦·索耶·霍格,也曾在拉德克利夫学院与塞西莉亚共事,后来回到加拿大,专注于研究球状星团,为变星编目,并在《多伦多星报》撰写天文学专栏长达三十年,激发了无数人对科学的热爱。
塞西莉亚·佩恩-加波施金的一生,是对科学无尽探索的生动写照。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时代的偏见和性别的束缚,成为天文学界最耀眼的星辰之一。她的发现不仅改写了科学史,更成为激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的不朽传奇。
从1900年5月10日诞生于英格兰温多弗的那一刻起,塞西莉亚就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父亲的早逝没有让她沉沦,反而激发了她对科学的渴望。八岁那年,蜂兰的邂逅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剑桥大学的求学经历,虽然充满了挑战和不公,却也为她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儿时的佩恩见过蜂兰(Ophrys apifera)后就爱上了科学
在哈佛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塞西莉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她以惊人的速度和卓越的才华,完成了博士论文,揭示了太阳主要由氢和氦构成的重大秘密。尽管这一发现最初遭到了权威的质疑,但时间最终证明了她的正确。她的成功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女性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在攻读博士期间,佩恩发现太阳主要由氢与氦组成。
塞西莉亚的学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科学界的巨大贡献。她不仅成为哈佛首位女教授,还担任了天文系主任的职务,为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