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科学宇宙中,总有一些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着前行的道路,理查·费曼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一生,是对科学无尽探索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物理世界深刻理解的精彩诠释。自幼年起,费曼便展现出了对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与非凡天赋,他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科学传奇,引人入胜。

特立独行的理论物理学家用热情与智慧将科学带入日常生活

1918年5月,费曼诞生于纽约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却注定要走上不平凡的道路。年仅十岁,当同龄孩子还在追逐玩耍时,他已在家庭地下室建立了简易实验室,对科学的探索之旅悄然启程。他对世界运行的原理充满好奇,对数学和科学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领悟力。十五岁那年,通过自学,他已经掌握了微积分、高等代数和三角函数等高等数学知识,为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求学时光里,费曼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不仅获得了物理学士学位,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了创纪录的满分成绩,这无疑是对他才华的最好证明。然而,费曼的传奇并未止步于此,他的才华很快被美国政府所瞩目,被征召至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参与那项高度机密的曼哈顿计划。

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费曼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满分。

曼哈顿计划,一个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科学家的宏伟工程,旨在研发世界上首颗原子弹。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未知的环境中,费曼凭借其深厚的物理功底和敏锐的科学直觉,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在核爆当量计算方面做出了关键贡献,更是率先利用IBM打孔计算机执行了整个计划所需的海量计算工作,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而他那解锁与破解保险箱的爱好,也在不经意间成为同事们寻求帮助时的“秘密武器”,为团队的协作增添了几分趣味与传奇色彩。

在“三位一体”实验中,曼哈顿计划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二战的硝烟散去,费曼回归学术界,选择在康奈尔大学担任副教授,继续他的科研之路。在这里,他完成了量子电动力学(QED)的研究,这一理论通过量子力学解释了基本粒子与电磁辐射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物理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费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绘制出了著名的费曼图,用简洁的线条直观展示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简化了量子电动力学的计算过程,提高了理论的精确性。这项研究不仅让他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更让量子电动力学成为有史以来实验验证精度最高的物理理论之一。

费曼运用简单的线条,让科学家理解复杂的粒子相互作用。

费曼的教学风格同样令人称道。他从康奈尔大学转战加州理工学院,以其非传统、充满创新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他的讲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场深入浅出的科学演示,他那极具感染力的热情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让每一次课堂都成为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学生们被他那生动的讲解和独特的见解所吸引,纷纷表示:“费曼的讲课,就像是一场科学的盛宴,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费曼以独树一帜的讲课风格和方式而闻名

他重写了加州理工学院本科课程大纲;《费曼物理学讲义》(Feynman Lectures)至今仍是畅销书。

然而,科学巨匠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70年代晚期,费曼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腹腔脂肪肉瘤,面对病魔的侵袭,他展现出了科学家特有的坚韧与勇气。在接受了一系列治疗以控制癌症扩散的同时,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科研事业和教学活动,从未放下对科学的执着追求。1986年,当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造成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的悲剧时,费曼再次挺身而出,参与了事件的调查工作。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了问题出在低温环境下失去弹性的橡胶O型圈上,为事件的真相大白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次调查也进一步恶化了他的健康状况,癌细胞已转移至肾脏,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强面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费曼在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的公听会上进行说明

挑战者号爆炸的原因最后证实为低温导致O型圈失效

1988年2月15日,这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医院里静静地离开了我们,享年69岁。他的离去,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他的研究、他的课堂讲稿以及那些充满智慧的著作,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费曼,这位特立独行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热情与智慧,将科学带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世界的奥秘与美好。

费曼的生平,如同他的人生轨迹一般,充满了传奇与辉煌。从十岁建立家庭实验室的懵懂少年,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出学子;从曼哈顿计划的秘密参与者,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荣耀得主;从加州理工学院的传奇教授,到挑战者号事故的真相探寻者……费曼的一生,是对科学无尽追求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生命无限热爱的最好证明。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新一代的物理学家和科学爱好者,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奇迹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