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我国的“胆囊健康日”,主题为“健康生活,‘胆’定无忧”,旨在向全社会普及胆囊健康知识,呼吁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正确防治胆囊疾病、关爱胆囊健康。
认识人体“胆汁仓库”——胆囊
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形似梨状的器官,位于肝脏下方,长约8~12厘米,容积约50毫升。虽然体积不大,却承担着储存、浓缩和排放胆汁的重要功能。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收缩,将储存的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
胆囊发出的“求救信号”
胆囊疾病来临时,身体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
1.右上腹疼痛(尤其是饭后,可能放射至背部或右肩);
2.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
3.黄疸(皮肤、眼白发黄,提示胆管阻塞);
4.发热、寒战(可能伴随感染)。
注意: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体检时才发现胆结石或息肉。
常见胆囊疾病:不只是结石那么简单
1.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我国成人患病率高达10%~15%。结石形成原因复杂,与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不吃早餐、高脂饮食、肥胖、快速减肥等都是危险因素。
2.胆囊炎:通常由结石堵塞胆囊管引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则症状隐匿,多为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
3.胆囊息肉和胆囊癌虽然相对少见,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大于1厘米的息肉或快速增长息肉,需要外科干预。
预防为主: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1.合理膳食结构
规律饮食:按时进食,尤其要吃早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
低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高纤维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促进胆固醇排泄。
适量饮水:每天2000ml左右水分摄入,稀释胆汁浓度。
2.良好生活习惯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但切忌快速减肥(超过1.5kg/周)。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戒除烟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影响胆汁成分和胆囊功能。
情绪管理: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
科学治疗:微创保胆与切胆的精准选择
普通外科蒲群旺主任表示:对于已患胆囊疾病的患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提供多种精准治疗方案:
1.微创保胆取石术: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无严重病变的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技术取出结石而保留胆囊,既解决了病痛,又保留了器官功能,创伤小、恢复快。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功能丧失、反复发作或存在癌变风险的病例,切除胆囊是根本解决方法。目前多采用三孔或单孔腹腔镜技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疤痕小。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例如年龄、症状、胆囊功能、结石情况等,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后决定。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在第九届“胆囊健康日”到来之际,蒲群旺主任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腹部B超检查,这是发现胆囊疾病最简便、无创的方法。对于已有胆囊结石但无症状的患者,也应定期随访,观察变化。胆囊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胆囊疾病,通过科学态度对待胆囊治疗,才能真正实现“胆”定无忧的健康生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 田娟 毛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田娟 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