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拿到体检报告,看到某个指标后面跟着一个醒目的“”时,心里总会咯噔一下。如果这个指标是“血钾”,而医生又严肃地告诉你“高钾血症很危险,可能影响心脏”,恐怕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是不是肾脏出了大问题。

但别急,有一种情况叫做 “假性高钾血症” ,顾名思义,就是你的血液在体外测出来钾很高,但实际上你体内的真实血钾水平完全是正常的。这是一场“冤假错案”,你的肾脏可能被冤枉了!

为什么会出现“假性”高钾?

真相藏在抽血和检验的过程里。我们体内的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部,血液中的只占一小部分。正常情况下,细胞膜会牢牢地把钾离子锁在细胞内。但抽血后的某些情况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细胞内的钾“泄漏”到了血清中,从而造成检测值假性升高。

常见的“罪魁祸首”有以下几种:

1. 抽血不顺利: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

①反复握拳:护士让你反复握紧松开拳头以便找到血管,这个动作会使前臂肌肉收缩,导致局部血钾升高。

②抽血时间过长/止血带扎得太久:这会造成局部血液淤积、缺氧,细胞膜稳定性下降,钾离子就容易跑出来。

③针头太细或抽血负压过大:可能导致红细胞被机械性地破坏(溶血),红细胞内的钾离子就会大量释放到血液样本中。

2. 试管问题:抽血用的真空采血管内壁涂有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是EDTA-K₂(乙二胺四乙酸钾),它本身就会向血样中引入钾离子,导致结果假性升高。因此,查血钾有专门的采血管(通常是含有肝素抗凝剂或促凝剂的血清管)。

3. 血液标本处理不当

①运输震荡: 血液样本在送往检验科的路上如果被剧烈摇晃,也可能导致溶血。

②放置时间过长: 抽血后如果没有及时送检和分离血清,血细胞(尤其是血小板和白细胞)会在试管内代谢、破裂,释放出钾离子。这种情况在血小板计数极高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如何为肾脏“洗刷冤情”?

医生和检验师都是火眼金睛,他们有一套方法来识别和避免假性高钾血症。

看迹象: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血液样本本身。如果血清或血浆呈现出异常的粉红色或红色,这就是“溶血”的直观证据,提示检测结果可能不可靠。

结合临床:医生会问诊。如果一个肾功能一直正常、没有任何高钾血症症状(如肌肉无力、心悸等)的人,突然查出高血钾,就会高度怀疑是假性的。

对比检测:同时检测血浆钾和血清钾。血浆是加了抗凝剂后离心得到的,血细胞被及时分离,受细胞释放钾的影响较小。而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离心得到的,在此过程中血小板会释放钾,所以血清钾水平通常比血浆钾高0.2-0.4 mmol/L。如果这个差值过大(比如>0.4 mmol/L),就提示可能存在假性高钾。

重新抽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规范地重新抽一次血!确保抽血过程顺利、快速,止血带使用时间短,并及时送检。

如果您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 不要恐慌!在看到异常高的血钾结果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假性升高。过度焦虑反而对身体不好。

2. 积极配合医生:仔细回想并告诉医生抽血时的细节,比如是否很难抽血、是否反复握拳等。

3. 遵从医嘱复查: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重新检查。复查时,请提醒护士您上次可能因抽血问题导致结果不准,请他们操作时更加注意。

总结

假性高钾血症是一个常见的实验室误差,它不代表您真实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它的存在提醒我们,任何实验室检查结果都需要由专业的医生结合您的具体情况、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

下次如果再看到血钾升高,先别急着给自己“诊断”为肾病或心脏病,也许它只是一场来自抽血环节的“美丽误会”。及时与您的医生沟通,查明真相才是关键!

来源: 《肾脏病学》、 《临床检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