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典型的谣言。
大众认知中的“激素”多为孕激素、雌激素等人用动物激素,但螃蟹作为无脊椎甲壳动物,其内分泌系统与人类差异极大。螃蟹体内主要依赖的是蜕皮激素、性激素(如睾酮、雌二醇)等自源激素,这些激素的结构、功能与人类激素完全不同。人用激素进入螃蟹体内后,无法被其代谢系统识别或利用,反而会干扰其正常的生理节律,比如导致蜕皮异常(如提前或延迟),蟹壳变薄、肢体残缺,或蟹黄分泌减少,直接影响品质;甚至可能导致出现拒食、活动减少等应激行为,最终因代谢紊乱死亡。
退一步说,即使假设人用激素对螃蟹有效,养殖场也绝无动力使用。一方面,激素成本高昂,且需精准控制剂量,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风险远大于收益:激素可能导致的蟹黄减少、性腺异常等问题会直接降低商品蟹的市场价值,甚至引发大规模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养殖场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成活率、提升品质”,而非冒险使用无效且有害的方法。
当前大闸蟹养殖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生态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可通过水质调控、科学投饲、水草护养、疫病防控等方式,提升螃蟹的品质与产量,完全无需依赖激素。"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