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人类探索领域中,极限运动无疑是一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沃土。它不仅仅是对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极限的勇敢尝试,更是运动员们以血肉之躯,对抗自然法则,展现出的惊人技艺与无畏精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类敢于与科学较劲,不断探索自身潜能的巅峰之境,将体能、技巧与勇气完美融合,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维托里奥·因诺森特,这位勇敢的探险者,在海底66.5米的幽深之处,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暗流涌动之中,他的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与挑战。而伊凡·崔凡诺夫,则选择在地底206米的洞穴中,乘着热气球缓缓航行,仿佛是在向地心深处的黑暗发出挑战。更有唐诺·克里普斯,这位年迈却仍怀揣激情的勇者,在2013年,以84岁37天的高龄,从美国新河峡大桥一跃而下,完成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定点跳伞,他的壮举无疑是对生命极限的崇高致敬。

在极限运动的舞台上,滑板玩家利用“钟摆”原理,在U型池中自由翱翔,每一次腾空而起都是对物理定律的巧妙运用;单板滑雪好手则驾驭着雪板的化学特性,与自然的冰雪元素共舞,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马拉松跑者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挑战着自身的生理极限,他们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攀岩者则依靠着摩擦力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物理力量,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他们的每一次攀登都是对重力的勇敢抗争。

定点跳伞:低空之舞,生死边缘的极致挑战

高空跳伞是在约600米之处,打开冲压降落伞。这种矩形双层布料分成许多小格,所产生的空气阻力会抵销重力,使跳伞者的终端速度减少90%以上。因此,落地时不会是每秒约55米的高速,而是降至每秒5米左右。

与高空跳伞不同,定点跳伞者从更低的空中一跃而下,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重力的拉扯,更是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与生死边缘的游走。定点跳伞的英文BASE,这个代表了building(高楼)、antenna(天线塔)、span(大桥)和earth(悬崖)的英文缩写,成为定点跳伞者心中的圣地。在这里,每一次跳跃都是对生命的重新定义,每一次开伞都是对死亡的勇敢抗拒。

定点跳伞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它要求跳伞者在短短数秒内完成开伞动作,任何一丝犹豫或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每一位定点跳伞者都是经过严格训练与无数次模拟演练的精英,他们身着飞鼠装,将自己变成了一架微型滑翔机,在空中自由穿梭。而手抓降落伞的设计,更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展开,为生命争取宝贵的生存空间。甚至有些跳伞者还会将固定拉绳接至起跳处,以便在跳下后自动拉开降落伞,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定点跳伞的魅力所在。

定点跳伞的危险性很高,不少国家都禁止这项运动

自由落体的跳伞者在逐渐加速的同时,也会承受越来越大的空气阻力

在定点跳伞的过程中,跳伞者会经历自由落体的加速阶段,随着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也逐渐增大。当重力与阻力达到平衡时,跳伞者将达到终端速度,这是物体下坠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而飞鼠装与降落伞的巧妙设计,正是为了降低这一速度,确保跳伞者能够安全着陆。定点跳伞不仅是对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更是对生命极限的勇敢探索。

攀岩:与重力抗争,摩擦力铸就的巅峰之路

攀岩,这项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的运动,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学原理。攀岩者需要对抗的不仅仅是重力的拉扯,更是岩面与手脚之间的摩擦力。岩石与攀岩者的手脚并非光滑如镜,而是布满了细微的凹凸与纹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成为攀岩者攀登高峰的关键。

在攀岩过程中,攀岩者需要尽可能地增大手脚与岩面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摩擦力。他们通过调整姿势、变换手法,将双手和岩石的接触面增至最大,仿佛是在与岩面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而当岩面过于粗糙时,攀岩者又需要巧妙地更换装备,以增强抓力。攀岩鞋与手套上的橡胶,在接触岩石时会发生变形,紧紧包住周遭表面,这种微小的贴合与包裹,正是攀岩者攀登高峰的秘诀所在。

攀岩者越用力抓住岩石,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

然而,攀岩并非一帆风顺。温度的变化会对橡胶的性能产生巨大影响。太热时,橡胶会软化变滑,增加攀登的难度;太冷时,橡胶又会变得过硬,难以包覆岩面。因此,攀岩者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调整自己的装备与策略,以确保每一次攀登都能安全顺利。

此外,攀岩粉也是攀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小帮手。它能够吸收汗水,保持手部的干燥,避免因为手滑而导致的失误。在攀岩的世界里,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的超越。

攀岩粉能吸汗,让没戴手套的手不至于太滑。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了解这些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