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老人正同时遭受痛风和糖尿病的双重折磨。这两种疾病就像一对“危险拍档”,在老年群体中结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他们共同瞄准的“靶心”,正是老人的足部。

痛风,这个常被称为“帝王病”的古老病症,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节节攀升。当体内尿酸代谢出现紊乱,血液中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尿酸盐结晶便会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中悄悄沉积。而脚部,尤其是大脚趾关节,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成为了尿酸盐结晶最偏爱的“落脚地”。痛风急性发作时,那种钻心的疼痛,如同千万根钢针同时刺入关节,让老人夜不能寐,甚至连最轻微的触碰都难以忍受。随着病情的反复,痛风石逐渐形成,这些坚硬的结节不仅会破坏关节结构,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还会使皮肤变得脆弱不堪,稍有不慎就可能破溃,引发难以愈合的感染。

再看看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在老年人群中也极为普遍。糖尿病对足部的危害主要源于高血糖对神经和血管的长期损害。高血糖悄无声息地损伤着足部的神经,导致老人脚部感觉迟钝、麻木,对冷热、疼痛等刺激反应减弱。与此同时,血管也在高血糖的侵蚀下变得狭窄、硬化,血液循环受阻,足部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支持,足部组织也因此变得脆弱,伤口难以愈合,感染风险大增。

当痛风与糖尿病同时降临在一位老人身上时,足部面临的危机堪称“雪上加霜”。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使得足部抵御感染的能力大幅下降,而痛风带来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和炎症反应,又进一步破坏了足部的组织和结构。两者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糖尿病足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足部溃烂、坏疽等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残酷抉择,这不仅会给老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还可能危及生命。


日常足部护理的关键要点

一、清洁有讲究

每晚睡前,用温度适宜的热水洗脚,是足部护理的第一步。对于痛风合并糖尿病的老人来说,水温的控制尤为关键。理想的洗脚水温度应在37-38℃之间,这个温度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要知道,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会让老人的足部对温度的感知变得迟钝,过高的水温很容易导致烫伤,而一旦烫伤,伤口又极难愈合,还可能引发感染,让足部问题雪上加霜。为了确保水温合适,建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要是没有温度计,也可以请家人帮忙用手测温,千万不能仅凭感觉来判断。

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5-10分钟为宜。长时间浸泡会使皮肤变得脆弱,容易引发皮肤浸白、撕脱等问题,尤其是足部皮肤已经有裂口的老人,更要严格控制泡脚时间,防止细菌通过泡透的裂口侵入组织。在清洗方式上,要根据脚汗情况进行选择。如果老人是汗脚,每天用中性香皂清洗足部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彻底清除污垢和汗迹,防止细菌和真菌滋生,避免足部产生异味。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汗液分泌减少,足部变得干燥,对于这类“干燥脚”的老人,建议以清水清洗为主,一周使用一次性质柔和的香皂即可。

洗完脚后,要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蘸干,特别是趾缝间的皮肤,一定要仔细擦拭干净。因为潮湿的环境是细菌和真菌的温床,容易引发感染。可以想象一下,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霉菌总是肆意生长,足部的趾缝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也会成为各种病菌的栖息地。擦拭干净后,还可以取适量润肤乳液,均匀地涂抹在双脚上,并轻轻按摩,这样能有效避免足部皮肤干燥、皲裂。不过,要注意别把润肤乳涂抹到趾缝之间,以免营造出适合病菌生长的环境。

二、检查不能少

每日自查足部,是老人及时发现足部问题的重要手段。每天,老人都应该认真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变化,正常的足部皮肤颜色应该是均匀的淡粉色,如果发现某个部位颜色发红、发紫,或者变得苍白,都可能是足部出现问题的信号。还要用手测试足部温度变化,感受双脚是否有发凉、发热的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双脚的温度应该是温暖且均匀的,如果感觉某个部位温度明显低于或高于其他部位,可能意味着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

除了颜色和温度,还要仔细查看足部是否出现胼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茧)、鸡眼、趾甲过长或内陷、水疱、皲裂、破溃等问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在痛风和糖尿病的双重影响下,很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足部病变。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部位,比如足底和趾缝,可以借助镜子进行检查,或者请家人协助完成。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到医院检查外周神经及血管功能更是必不可少。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包括神经电生理检测和踝肱指数测定等。通过这些专业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神经和血管病变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糖尿病足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三、趾甲修剪学问大

正确修剪趾甲,也是足部护理的重要环节。很多老人在修剪趾甲时,都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剪得过短、边缘修剪得过于尖锐等,这些错误的修剪方法很容易导致足部损伤,增加感染的风险。那么,怎样修剪趾甲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修剪趾甲时应尽量平剪,不要将趾甲剪得过短,一般来说,趾甲的长度应与趾尖平齐或略长一些,保留1毫米左右的白边为宜。这样既能避免趾甲嵌入肉中,引发甲沟炎,又能保护脚趾免受外界伤害。剪完后,还要用指甲锉将趾甲边缘修圆滑,去除尖锐的棱角,防止刮伤皮肤。

对于老年人或有视力障碍的患者,自己修剪趾甲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请家人帮忙。在修剪过程中,家人要格外小心,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老人的足部皮肤。如果发现老人的趾甲存在真菌感染、灰指甲等问题,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求助于专科医生,接受专业的治疗。


穿着选择的重要性

合适的鞋袜能为老人的双脚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摩擦和压力,避免足部受到损伤。在选择鞋袜时,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

一、袜子挑选技巧

一双好的袜子,对于痛风合并糖尿病老人的足部健康至关重要。首先,袜子要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我们的双脚每天都会出汗,尤其是在运动或炎热的天气里,出汗量会更多。如果袜子的吸水性不好,汗液就会积聚在袜子和足部之间,使足部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这不仅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还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引发足部感染。而透气性好的袜子,则能让足部的汗液及时散发出去,保持足部干爽。就像我们在潮湿的房间里,如果打开窗户通风,湿气就能很快散去,房间也会变得干燥舒适。

为了达到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建议选择浅色的棉制袜子。棉质材料天然、亲肤,吸水性强,而且透气性也不错。同时,袜子的袜腰要宽松,不能过紧,否则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如果袜腰过紧,血液就无法正常流通,足部组织就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容易出现问题。

袜子还要柔软,避免过硬的材质对足部皮肤造成摩擦。老人的足部皮肤本来就比较脆弱,尤其是在痛风和糖尿病的影响下,皮肤的抵抗力更低。如果袜子质地过硬,走路时就会不断摩擦足部皮肤,可能导致水疱、破溃等问题。除了这些,还要养成每日换洗袜子的好习惯,不穿破洞或有补丁的袜子。破洞或有补丁的袜子,其表面不平整,容易对足部皮肤产生额外的压力和摩擦,增加足部受伤的风险。

二、鞋子的选择要点

选对鞋子,是足部护理的重要环节。每次穿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鞋子是否有破损,内部是否有异物,比如小石子、沙粒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能对足部皮肤造成损伤。果你穿着有破损的鞋子,破损处的边缘可能会刮伤足部皮肤;而鞋子里的异物,在行走时会不断挤压、摩擦足部,很容易导致水疱、鸡眼等问题。

对于因痛风性关节炎导致足部畸形的老人,不建议穿宽大的家居卡通鞋。虽然这类鞋子看起来很可爱,穿着也比较舒适,但它们通常缺乏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足部畸形的老人,脚部的受力情况与正常人不同,需要鞋子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以减少关节的压力,避免进一步损伤。而宽大的家居卡通鞋,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可能会让老人在行走时感到不稳,增加摔倒的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鞋子才是适合痛风合并糖尿病老人的呢?应该选择合脚、舒适、支撑性好的鞋子。鞋子的尺码要合适,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的鞋子会让老人在行走时脚部滑动,容易造成扭伤;过小的鞋子则会挤压足部,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鸡眼、胼胝等问题。鞋子的面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如皮革或帆布。皮革材质的鞋子质感好,透气性和耐磨性也不错;帆布材质的鞋子则更加轻便、透气,穿着感觉很舒适。鞋底要稍厚一点,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防滑功能。厚鞋底可以减轻行走时对足部的冲击,保护关节;弹性好的鞋底能让行走更加轻松,减少疲劳感;防滑功能则能增加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老人滑倒。


足部异常情况应对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的足部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了解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对于守护足部健康至关重要。

一、常见问题的初步判断

水疱是足部常见的问题之一。它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充满液体的小泡,可能是由于鞋子不合适、过度摩擦、烫伤或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水疱较小,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等待其自行吸收。但如果水疱较大,或者已经破裂,就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

皲裂则是足部皮肤干燥、弹性降低后出现的裂口,常见于脚跟、足底等部位。老人可能会感觉到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时,疼痛会加剧。皲裂的发生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皮肤干燥以及缺乏维生素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现足部有皲裂,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足部皮肤湿润,促进裂口愈合。

破溃是足部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的表现,可能伴有出血、渗出等症状。破溃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外伤、感染、糖尿病足等。对于痛风合并糖尿病的老人来说,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破溃,也可能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难以愈合,甚至引发严重的感染。

感染是足部异常情况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感染的症状包括足部红肿、发热、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会迅速蔓延,导致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截肢。因此,一旦发现足部有感染的迹象,必须立即就医。

二、及时就医与遵医嘱

当老人的足部出现水疱、皲裂、破溃、感染等异常情况时,千万不可自行处理,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很多老人或家属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能会因为觉得问题不大,或者担心去医院麻烦,而选择自行在家处理,比如用针挑破水疱、涂抹一些药膏等。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自行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延误病情。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足部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老人和家属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不按时服药,会影响治疗效果;不定期复查,医生就无法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