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晋血管堵塞80%#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张晋在《披荆斩棘2025》节目中回忆,今年4月与家人去国外旅行时,感觉疼痛、呼吸困难、浑身冒冷汗,差点因为心脏病发作死亡。其妻子蔡少芬在后续的采访中透露,张晋此前已有两次类似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显示“一切正常”,病发后检查才发现血管堵塞接近80%,紧急接受了支架手术。

这一事件也为大众敲响了警钟,心血管健康,不容忽视!

血管为什么会被堵?

长沙泰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斌主任介绍说,血管堵塞,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内腔变窄,血液不能顺畅流动,严重时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高胆固醇是最常见的诱因。

当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增多时,就会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腔越来越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且随着时间推移,斑块还可能增大、破裂,破裂的斑块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血管堵塞。

此外,还与血管内膜受损、凝血系统异常、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熬夜、饮食油腻、久坐不动、压力过大等)、炎症感染有关。

血管堵多少才危险?

通常情况下,随着血管堵塞程度加深,心血管风险会越来越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管堵塞程度,看一下:

1.狭窄<50%,轻度,血管开始硬化、狭窄。

2.狭窄50~69%,中度,处于冠脉临界病变,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3.狭窄70~99%,严重,可诊断为冠心病,会有明显心绞痛症状。

4.狭窄100%,血管完全闭塞,引发心梗,脑梗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是不是觉得血管堵了50%还挺安全的,没堵死也不严重,实际上,堵了70%和堵了50%都可能“要命”,没有哪个更危险!因为除了血管堵塞程度,血管堵塞位置、斑块是否稳定都会有影响!

血管斑块稳定性不同,风险程度不同。不稳定的“软斑块”(易损斑块)就像“活火山”,容易破溃并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远端血管、引起梗塞等严重后果。而稳定的“硬斑块”一般较“结实”,较少引起血栓、堵塞血管。

堵塞位置不同,也有不同风险。想象一下,蛀虫堵在树干和树枝的区别,斑块也是如此,如果堵在重要动脉,如心脏冠状动脉、大脑动脉等,那就算狭窄程度小,也不能轻视!

心脏左前降支被称为“寡妇制造者”,“偏爱”中青年男人,一旦堵塞,即使堵塞程度比较低,也可能因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梗,引发猝死。颈动脉堵塞则可能引发脑梗死,即使狭窄程度未达70%,也可能因斑块不稳定而突然脱落,造成脑部供血中断。

心脏病常见的误区有?

误区一:心电图无异常=心脏健康

江斌主任表示,心电图仅捕捉检查时的心脏电活动,存在一定的检查局限。如在无症状间歇期或早期不适缓解后,当血管狭窄未达临界缺血阈值,存在侧支循环代偿时,普通心电图可能完全正常。甚至有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检查心电图仍然正常,因为有些部位的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

误区二:心脏病必然伴随剧烈胸痛

很多人认为心脏病必然伴随剧烈胸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非典型症状更具迷惑性,延误风险更高。

心梗的典型症状有心前区或胸骨后烧灼样、压榨样的剧痛,可以向咽部、左肩背部和左上肢放射,伴有全身大汗,甚至濒死感;不典型的症状的部位和性质变异程度很大,如上腹疼、后背疼、牙疼、嗓子疼、突发气促、心慌、头晕、恶心、呕吐、持续乏力等,都有可能是心梗的预警信号。

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血管?

1.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2.坚持适量运动

3.保持合理体重

4.戒烟限酒

5.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6.定期进行体检

最后,泰和君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察觉身体发出某些信号,千万别不当回事!同时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也要记得及时拨打120。

来源:长沙泰和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长沙泰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