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与清洁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能源形式,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尤其是在汽车能源领域,被寄予厚望。那么,究竟什么是氢能?又为何说它是未来车子的能源呢?
氢能,是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属于二次清洁能源 ,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氢具有诸多优点,其燃烧热值高,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并且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十分清洁环保,资源也极为丰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根据制取方式的不同,氢能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灰氢来自煤炭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气,成本较低,但制取过程需消耗化石能源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目前灰氢产量约占全球氢气产量的九成以上 。蓝氢则是在灰氢基础上,对制备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副产品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更加环保。紫氢利用核能进行大规模电解水制氢。金氢由地下水与地下橄榄石等矿物相互作用产生,但因地质储藏勘测和开采难度极大,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而最为重要的绿氢,是通过风能或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再利用这些清洁电能以电解水方式制取氢气 ,制取过程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是目前氢能发展的主要趋势。2023年8月,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可生产2万吨绿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5万吨,彰显了绿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氢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焦点。以丰田Mirai为例,它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面向消费者的氢能车。驾驶丰田Mirai时,启动过程安静顺畅,与电动车相似,因为氢燃料电池直接发电,没有引擎的轰鸣声 。其加氢效率和续航表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为该车加氢时,不到五分钟就能完成,速度几乎与传统汽车加油无异,续航可达850公里 。相比之下,大多数性能较好的电动车也需至少30分钟快充才能完成充电,且多数电动车续航未突破700公里 ,这就很好地化解了电动车车主常面临的“里程焦虑”问题。
氢能车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得益于氢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其核心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膜。氢气在阳极被分解为氢离子和电子,氢离子通过电解质膜抵达阴极,而电子则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为车辆提供动力 。最终,氢离子、电子与从阴极进入的氧气结合生成水,整个过程无污染排放,真正实现了绿色出行。相较于传统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具备独特优势。除了前文提到的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它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也更为稳定,不存在锂电池低温下续航大幅衰减的问题,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
国际市场对氢能在汽车领域的前景十分乐观。据德勤分析,到了2030年,全球绿氢市场预计将超过液化天然气的贸易额,并在2050年达到约1.4万亿美元(按2024年5月汇率换算,约合9.9万亿元人民币) 。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测,全球氢能加注站的市场规模将在2034年达到339亿美元(按2024年5月汇率换算,约合2400亿元人民币) 。马来西亚在2023年推出了“氢能经济与科技蓝图”,计划2027年实现绿氢出口,并在2050年跻身全球主要出口国 。目前,东马砂拉越凭借稳定的水力发电优势,正与日本及韩国企业在民都鲁建设制氢设施,准备出口绿氢;西马霹雳州也与中国电建合作,建设年产6000吨绿氢的设施及太阳能发电站 。
然而,要推动氢能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化仍面临不少挑战,每公里能源成本差异便是当前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当前数据来看,氢能车的每公里成本仍高于传统汽油车:据《星报》2024年报道,每公斤绿色氢能生产成本约为6美元(按2024年5月汇率换算,约合42元人民币),丰田Mirai加满5.6公斤氢气需142令吉(约合216元人民币),续航可达850公里,折算下来每公里成本约0.25元。而传统汽油车方面,以2024年5月我国92号汽油均价每升7.5元计算,普通家用轿车百公里油耗约7升,每公里油费为(7升/100公里×7.5元/升)=0.53元;若使用95号汽油(均价每升8元),百公里油耗7升的情况下,每公里成本则达0.56元。
单从“每公里成本”看,当前氢能车反而比汽油车更具优势?但需注意的是,这一对比未涵盖“初始成本”与“长期使用场景”:氢能车目前售价普遍较高(丰田Mirai在海外市场售价约合35万-40万元人民币,远超同级别汽油车15万-20万元的均价),且加氢站覆盖有限(截至2024年5月,我国加氢站仅约300座,远低于加油站超10万座的规模),导致“补能便利性”不足;而汽油车不仅售价更低,加油站网络成熟,加油后即可满油出发,无需担心补能难题。此外,若对比电动车,当前电动车每公里成本更低——以居民电价每度0.56元计算,普通电动车百公里电耗约15度,每公里电费仅0.084元,仍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出行选择。
除了成本对比中的“隐性差异”,制氢端的成本压力也制约着氢能车普及。目前绿氢生产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经济规模,每公斤42元的成本若能进一步下降,氢能车的“补能性价比”将更突出。马来西亚科艺部就预测,若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制氢,到2050年绿氢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3.50令吉(约合5.3元人民币),届时丰田Mirai加满5.6公斤氢气仅需约30元,每公里成本可降至0.035元,不仅远低于汽油车,甚至比当前电动车成本还低,将彻底扭转氢能车的成本劣势。
此外,氢气的储运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风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氢能车的大规模推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就像电动车在10年前也曾面临价格高昂(当时主流电动车售价多在30万元以上)和基础设施不足(2014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不足1万个)的问题,但如今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电动车售价已下探至10万元区间,公共充电桩数量超300万个,已随处可见 。
氢能车要实现普及化,虽仍须在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及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持续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氢能正逐步走入民众的生活——从新疆库车的绿氢生产基地,到马来西亚布城的氢能车试驾活动,再到中马合作建设的制氢设施,氢能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随着绿氢成本下降、加氢站网络完善,氢能作为未来车子能源的那一天,或许并不遥远。在全球积极探索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氢能凭借其清洁、高效、长续航的优势,无疑是未来汽车能源的有力竞争者,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期待。
参考文献:
[1] 联合早报,萧郡瑜:驶向未来的氢能车体验,2025-08-31 21:30:00
[2] 国家能源局,氢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06-07 00:00
[3] 人民网科普,氢能,距离我们有多远,
[4] 汽车之家车家号,氢燃料电池:汽车工程学的零碳革命先锋,2025-08-27 05:49
[5] 中国充电联盟,2024年5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24-06-05
[6] 国家统计局,2014-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4-03-10
[7]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2024年5月全国成品油价格监测报告,2024-06-01
[8] 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氢能经济与科技蓝图(2023),2023-11-15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