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脂如美玉”的质感被称为“中国白”。德化白土究竟蕴含着什么元素,让德化白瓷得以被称为“中国白”,瓷器上的色彩为何“经久不衰”,陶瓷除了做艺术品和餐具,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
本期节目,让我们跟随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曾映雪等人共同探寻德化白瓷,泥与火的科技底色。
在唐宋时期,德化瓷就已经比较繁荣了。宋代时期,德化瓷依托泉州港大量出口。据《德化县文物志》记载,德化县境内发现的古窑址多达239处,遍布德化18个乡镇。其中,青铜时代1处,唐代1处,宋元时代42处,明代30处,清代177处,民国时期55处。
到了明代时期,德化白瓷出口欧美,受到欧美皇室和贵族的喜欢,许多博物馆都把德化白瓷作为镇馆之宝,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中国白”,代表了中国白瓷的最高水平。

德化白瓷
德化白土
“中国白”享誉全球的秘密
德化的“中国白”之所以能享誉全球,与其当地白土有关。
德化本地矿土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烧成后胎釉透亮,隐约可见粉红或乳白色。中国境内上品白土的地方只有五六个,福建德化便是其中之一。

德化窑瓷胎样品的常规成分的化学分析
位于当地戴云山中所产的特殊瓷土氧化铁含量很低,因而能有效地剥离了青色,使得最后烧制出的瓷器质感更贴近于玉,温润雅致。
从材料科学方面来看,德化瓷土含铁量低,约为0.05%-0.45%,而含钾、钠量高达3%-6%,经1300度-1360度高温烧成后,胎体呈现独特的"糯米胎"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见珍珠状的闪光颗粒,釉面则形成厚0.2-0.5毫米的玻璃质层,透光度达0.8以上,真正实现了"薄如纸、白如雪、声如磬"的完美境界。

呈现"糯米胎"结构的德化白瓷
在碓土工序上,瓷土厂仍保留了传统的碓土工序,瓷土粉碎的目的是要将大块的瓷土碓击为小颗粒,碓击粉碎的瓷土小颗粒呈菱形状或三角形,球磨机对瓷土粉碎虽然效率高,但粉碎出的瓷土的颗粒呈椭圆形,菱形状的瓷土颗粒烧制后的瓷土咬合力远远大于椭圆形的瓷土。

碓击粉碎与球磨机粉碎对比示意图
因此,使用碓击粉碎的瓷土进行烧制,成品率会更高。
画片
陶瓷的画片当中,我们常用到的有低温颜料和高温颜料。陶瓷上所说的高温是1300度左右,低温是800度左右,这与日常生活中的高温和低温不同。低温颜料的熔点基本上控制在800度左右发色。

青花蓝是岩矿钴的发色,钴的熔点温域非常广。这个颜料烧成在1000度或者1300度这300度的温域里面,都能够发出非常好的颜色,一直能够保持青花蓝。我们称它为中温料或高温料。

青花彩不存在掉色褪色的情况,其颜料完全融到土、胎当中了。无论风吹日晒、水泡甚至是淹埋在什么地方,一千年以后挖出来,它依然不变成色。所以有青花彩与日月同辉的说法。
高温釉下彩
在高温釉下彩的工艺中,颜色轻重还有上釉的厚薄及温度,仅仅差个五度左右,呈现出来效果都会不一样。当釉下彩采用到日用瓷的水杯上,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以无铅无铬,色彩保持久,且耐酸、耐碱。

由于陶瓷具有许多金属材料不具有的特性,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发展出特种陶瓷,特种陶瓷分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生物陶瓷。结构陶瓷主要用于承受机械应力,如陶瓷刀具、陶瓷轴承、陶瓷密封件等,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等特点。

功能陶瓷主要利用陶瓷的某些特殊功能,这类陶瓷在电子、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以过滤功能为例,通过调节瓷土间间隙,可广泛应用于污水过滤、空气过滤等场景。生物陶瓷主要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人工牙齿、骨骼修复材料等。这类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

这捧本是平平无奇的泥土,通过德化制瓷艺人的智慧与双手,变成造像万千的瓷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缕温润而又绚烂的“中国白“。
来源: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