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却挡不住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与热情。8月20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迎来了一场特别的科普盛宴——2025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基地公众开放日暨 “智向未来—解码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 主题科普活动。70余名中小学生,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农业科技探索之旅。




孩子们走进了作物表型平台,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介绍着平台里的 “新成员”。作物表型平台、智能温室作物表型采集系统、高通量根系表型检测系统等依次亮相,这些 “身怀绝技” 的设备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当看到无人机摄取田间作物表型的场景时,孩子们更是发出阵阵惊叹。工作人员细致讲解了这些系统如何实现作物“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多维度、跨尺度、高通量、无损化表型解析,为农业育种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提高育种精准度和效率,缩短育种周期,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科技之力正在解码生命奥秘,创新之道正护航粮食安全,对农业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来到葡萄种质资源圃,头顶一串串果实累累、晶莹剔透的葡萄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枝叶浓密的藤架上,挂坠着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果串,这里汇集了全球300多个葡萄种质资源。孩子们一边品尝着新鲜多汁的葡萄,一边听着妙趣横生的讲解,同时还观摩了葡萄大棚的温湿度智能调控,以及温室通风和遮阳系统的智动启闭等应用场景。孩子们亲眼见证了科研育种工作从 “会种地” 向 “慧种地” 的转变,深刻体会到了智慧农业的魅力。




来到基地智能温室展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基地的历史沿革、农科精神、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布局及核心产品一一呈现。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农科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了一代代农科人不懈追求的精神。




在《农业食品安全知多少》的科普讲座环节,专家通过讲解日常食品中的安全小知识,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选择食物种类、数量,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提升健康意识。最后的作物透明根系生长观察窗小实验,让孩子们充分动手参与其中。通过亲手制作番茄、向日葵、黄瓜、豌豆、萝卜等作物透明根系生长观察窗,体验着种植的乐趣,期待着能零距离观察种子生长的全过程。




此次活动通过 “科普+观摩” 的形式,向青少年展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科技成果,有效激发了他们崇尚农业科学、探索农业未知的兴趣。相信在这些孩子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热爱农业的种子,未来他们将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位于海宁市许村镇杨渡村,占地3413亩。基地按 “十区一中心” 规划建设,集科技创新田间试验、种质资源保存繁育、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国内外合作交流和科普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等。


来源: 浙江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