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一场名为“小粒子,大力量——共话重离子医疗装置的应用与前景”的活动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附属肿瘤医院)举行,吸引了数百名医学专家、科研工作者、患者代表及媒体共同参与,并在线上进行了全网直播,共同探讨关乎生命健康与医疗技术突破的重大议题,开展了一场科学与医学的深度对话。这场活动也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特别策划的第三场主题活动。

作为如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肿瘤令人闻之色变。承载着百姓对治疗肿瘤先进技术的期待,今年2月13日,浙江省首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离子医学中心落户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到底是什么? 当癌症治疗进入“粒子时代”,如何实现肿瘤的“精准爆破”而不伤及健康组织?重离子技术如何成为对抗癌症的“终极武器”?此次活动将一一揭晓。
此次活动以“小粒子,大力量”为主题,通过院士连线、院长亲自解读等方式,生动而清晰地向公众揭示了重离子医疗装置的科学原理、核心突破及其应用与前景。

在该院放射物理科负责人刘吉平的带领下,受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公众首先参观了重离子医学中心。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37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2层,主要包括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设备大厅、中央控制室及四个治疗室等,其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重离子治疗项目。公众也直观了解了重离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零距离感受这项“国之重器”的神奇——碳离子被加速至光速的70%,形成的高能束流可精准穿透人体组织,在肿瘤病灶处释放巨大能量(布拉格峰效应),实现“指哪打哪”的精准治疗效果。

活动中,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介绍了“国之重器”启用对于提升浙江省肿瘤防治水平的重大意义,“重离子治疗技术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目前最先进、最精准、高效和安全的放疗技术,可实现对肿瘤的‘定点精准爆破’。对医生来说,其提供了治癌新武器,对患者而言,多了一种新选择和新希望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本场活动。他介绍了“国之重器”的落户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起的助力作用。重离子技术代表了放疗领域的最高水平,其精准性和高效性将推动肿瘤治疗从‘粗放式’向‘毫米级靶向’跨越,这是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在主题活动的核心分享环节,三位权威专家从多维视角系统阐释了重离子治疗技术的突破性价值: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宏,详细介绍了作为国家重大医疗装备的重离子装置,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放疗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朱骥,从临床应用视角分析,证实了重离子治疗对许多难治肿瘤的显著疗效,肿瘤治疗迎来“重器”时代,无创精准打击为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单国平,从科学技术视角,深入解析重离子治疗的核心优势,与目前广泛运用的电子、X射线、γ射线等放射治疗相比,其优势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定位精准、治疗效果好,以及对健康组织损伤小这几方面。
在圆桌对话环节,杭州麻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陶伟华与医疗专家们围绕重离子医疗装置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癌症治疗意义展开深入探讨,现场特邀重离子患者及家属现身说法,就治疗费用、临床效果、技术可及性等公众关切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见证“国之重器”不仅彰显国家科技实力,更承载着守护生命的温度,随着重离子技术的推广应用,癌症治疗正实现从“可治”到“精准治愈”的历史性跨越。
此次“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特别策划活动还被纳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除了重离子治疗项目,“走近国之重器”系列科普活动还聚焦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这几个“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集群,铸就创新基石。 通过“走近国之重器”这一高规格、深科普的平台,浙江省科协架设起公众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桥梁。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全民科学素养,激发了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前沿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更清晰地传递出浙江勇担使命、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球人才蓄水池的坚定决心。让这些支撑国家发展、引领人类未来的“重器”从实验室走向公众视野,正是为了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为浙江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科技动能。
延伸阅读
“国之重器”指的是决定一个国家生存和自主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项目等,它们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特别指出:“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而“国之重器”便是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利器。包括暗物质暗能量研究、黑洞研究,宇宙、天体、宇宙生命起源等,这些方向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实现重大飞跃,引发新的物理学革命。
来源: 浙江省科协、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