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清晨起床后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冷汗直冒,随即晕倒在地。家人紧急拨打120,送入医院时,他的心肌已经大面积梗死,经过一系列抢救才挽回了生命。而这一切的诱因,竟是一场秋雨后的气温骤降。
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秋冬季节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卒中)患者会明显增加,病房通常处于满负荷状态。
许多像王大爷这样的患者,原本就有高血压或血管斑块,却在“多事之秋”忽略了自我保护,险些酿成悲剧。今天,就让我这个每天都在“生命防线”上守护的ICU护士,告诉您如何避开这些风险。
为什么秋天成为心脑血管的“多事之秋”?
1. 温差大,血管“压力山大”:秋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寒冷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骤然收缩、血压波动增大,心脏负荷加重。对于原本就有血管斑块的人,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心梗或脑梗。
2.血液变得“黏稠”:天气转凉,人们出汗减少,饮水也往往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流速减慢,更容易形成血栓。
3.室内外温差是“隐形杀手”: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进入寒冷的室外,血管来不及适应,这种强烈的温度变化是许多意外的根源。
识别“魔鬼时间”和“危险信号”
一天中的“魔鬼时间”:清晨6-10点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最高发时段。因为人体经过一夜休眠,水分流失,血液最黏稠,血压也通常处于一天中的峰值。
心梗的“报警信号”:
胸部不适: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闷痛,可能持续15分钟以上。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左侧肩背、手臂、咽喉、牙齿或上腹部。
其他伴随症状: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莫名的恐惧濒死感。
中风的“FAST”原则(一分钟快速识别):
F(Face面部):微笑时脸部一侧是否歪斜?
A(Arm手臂):双臂平举,一侧是否无力下垂?
S(Speech语言):说话是否含糊不清、表达困难?
T(Time时间):出现任何以上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大脑,就是生命!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不要犹豫,不要等待,立即拨打120!不要自己驾车去医院,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保持患者平卧或侧卧,安静休息。
秋冬护心脑“四字箴言”
慢(Slow Down)
起床慢:遵循“三个一分钟”原则。醒来后先在床上躺1分钟,坐起来等1分钟,双腿垂在床边再坐1分钟。
动作慢:避免突然起身、猛然回头、突然发力等动作。晨练时应充分热身,从轻柔的运动开始。
暖(Keep Warm)
重点保暖:出门一定戴帽子、围围巾,保护头部和颈部不受凉,因为人体大部分热量从头部散发。
睡前泡脚: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和血压稳定。
补(Hydrate Wisely)
晨起一杯温开水: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约200ml),能有效稀释经过一夜变得黏稠的血液。
全天少量多次饮水,保证每天1.5-2升的饮水量。
测(Monitor Regularly)
坚持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务必每天定时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定期测血脂血糖:了解自己的指标,控制好“三高”等危险因素。
希望这份提醒,能帮助您和您爱的人,安稳、健康地度过这个秋天。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 郭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