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职场,多数人的日常是从清晨紧盯电脑屏幕开启工作,直至深夜低头刷手机放松结束。长时间与电子设备相伴,眼睛极易处于疲劳状态。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专注做事时,眼前突然出现飘动的小黑影,形状如同蚊子、线条或黑点,在白色墙壁、明亮天空等背景下格外明显,而且眼睛转动时黑影也会随之移动,难以消除。这种现象,大概率就是“飞蚊症”在作祟。

什么是飞蚊症?

飞蚊症的典型特征是眼前出现飘动的黑影,其本质是“玻璃体混浊”。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内的玻璃体呈透明凝胶状,光线能够顺利穿过并聚焦于视网膜。然而,当玻璃体结构发生改变,出现不均匀的混浊物时,这些混浊物的阴影投射到视网膜上,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飞蚊”。

飞蚊症的常见诱因

飞蚊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涵盖以下几类:

1.生理因素

部分人由于先天玻璃体中存在微小杂质,可能会长期或间断性地看到点状、条状黑影。在身体疲劳、用眼过度时,症状会更加明显,不过经过休息后通常能够得到缓解。

2.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玻璃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透明度下降,容易出现混浊。因此,中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群体,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3.疾病与损伤

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可能导致炎性物质进入玻璃体,形成混浊;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若出现眼底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也会引发飞蚊症;此外,眼外伤同样可能诱发该症状。

总体而言,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以及长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发生飞蚊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飞蚊症的潜在影响与警示信号

多数生理性飞蚊症虽然不会直接损伤视力或导致失明,但会显著影响视觉质量:

1.对于司机、高空作业人员等需要依赖清晰视野开展工作的职业人群,飞蚊症可能构成安全隐患。

2.对于设计、编辑等需要长时间专注用眼的从业者,飞蚊症会降低工作效率。

3.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症状困扰,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若眼前“飞蚊”数量突然增多、体积变大,或者伴随闪光感,这可能是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部疾病的信号,此时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飞蚊症的应对与预防

1.症状缓解与治疗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症状,例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建议每用眼1小时就远眺放松)、保持饮食营养均衡等。在临床中,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是常见的干预手段,但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在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

2.预防措施

虽然飞蚊症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定期眼科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眼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防护眼部外伤:在运动或从事危险工作时,佩戴护目镜,避免眼部受到外伤。

防控近视:积极防控近视,尤其要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飞蚊症的风险更高。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不在光线过暗的环境中用眼,合理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眼疲劳。

多数情况下,眼前出现的“小飞蚊”是眼睛老化引发的正常生理现象,患者无需过度忧虑。然而,若“小飞蚊”数量突然增多、颜色变红,或伴有视力下降等情况,建议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科普来源: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 吴星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 吴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