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勇气与发现的壮丽篇章
在1519年8月10日那个充满历史意义的清晨,费迪南德·麦哲伦率领着他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扬帆起航。他们的目标明确而远大:为西班牙开辟一条通往遥远香料群岛的西行贸易路线。那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北方的小岛,因盛产肉豆蔻与丁香(规范植物学名称)而声名远扬,这些珍贵的香料在欧洲市场上能卖出十倍于原价的高价。麦哲伦的远征队共有270人,分乘五艘雄壮的帆船:“特立尼达”号、“圣安东尼奥”号、“康塞普西翁”号、“圣地亚哥”号以及“维多利亚”号。其中,“特立尼达”号作为旗舰,由麦哲伦亲自掌舵,引领着整个船队勇往直前。
这场航行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突破。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南美洲(规范地名)的险峻海域,横跨浩瀚的南太平洋(规范地理名称),抵达大洋洲(规范地理名称),再转战东南亚(规范地理名称)的繁华市场,最终穿越印度洋(规范地理名称)的波涛,沿着非洲西海岸(规范地理名称)的航线凯旋。尽管在旅途中,他们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失去了许多英勇的船员,但他们的发现却震撼了整个世界:地球并非古人所认为的扁平状,而是一个椭球体(更准确表述);他们还发现了许多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新岛屿,为人类的地理学(规范学科名称)增添了宝贵的一笔。更重要的是,麦哲伦的船队成功为西班牙开辟了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满载着肉桂(规范名称)与丁香的“维多利亚”号成为这次伟大航行的见证者。
在这幅由亚伯拉罕·奥特柳斯(规范译名)所绘的“特立尼达”号画作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航海家们的英勇与决心。然而,环球旅行并非易事,它充满了无尽的挑战与未知。风暴的肆虐、海盗的威胁、险恶的大海,都是航行者必须面对的考验。
在航行过程中,船队需要穿越多个危险的海域。热带辐合带(规范气象术语),这个南、北半球风交汇的地方,经常产生难以预测的强烈雷雨,对航行中的船只构成潜在威胁。玛格丽塔岛(规范地名)附近的海域,因海盗猖獗而成为船只避之不及的地方。合恩角(规范地名)的风暴更是令人闻风丧胆,船员们必须冒着船只倾覆(更准确表述)的风险才能尝试穿越。德雷克海峡(规范译名),这个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危险海域,曾吞噬了无数船只。而青藏高原(规范地理名称)的群山,对于飞行者来说更是禁地,飞机往往选择绕行以避免山体撞击(更准确表述)的危险。
合恩角的锯齿状岩岸常与暴风雨联手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苏伊士运河,这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重要水道,也时常成为海盗的猎物。他们在这里劫掠大型船只,掠夺粮食等物资。游轮为了安全通过,往往选择在夜间关闭灯光,低调前行。而亚丁湾,这个被戏称为“海盗巷”的地方,更是与劫船和登船洗劫紧密相连,成为航行者心中的阴影。热带气旋,这种快速旋转的风暴系统,对于任何尝试环球航行的船只来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必须谨慎避开。印度洋的温暖水域和多变气候,也使得这里的天气状况极易不稳定,给航行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与困难,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勇气。英国摩托车冒险家凯恩·阿维拉诺,在23岁时便成了以摩托车环游世界的最年轻纪录保持人。他的壮举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勇气与决心,更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环球旅行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纪录。2005年,史蒂夫·福塞特驾驶着“维珍大西洋环球飞行者”号,以67小时又1分的惊人成绩,创下了不间断空中环球飞行的最快纪录。而美国“海神”号核潜艇,则在1960年完成了史上首次的水下环球航行,仅用了60天又21小时的时间。大卫·昆斯特,作为首位获得认证、成功以步行环游世界的人,从1970年至1974年,他穿越四大洲,走过了23,250千米的漫长路程。弗朗索瓦·加巴特则在2017年12月17日,以42天16小时40分35秒的成绩,创下了单人帆船环球航行的最快纪录。而里克·汉森,这位坐着轮椅的勇士,从1985年3月至1987年5月,他坐着轮椅行遍了四大洲的34个国家,行程达40,000多公里。
这些纪录的背后,是无数探险家们用汗水、勇气和智慧书写的壮丽篇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的无限可能,也激励着后来者继续探索未知、挑战自我。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作为这一壮丽篇章的开篇之作,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