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22年9月6日那个历史性的日子,一艘名为“维多利亚”号的帆船,尽管船帆破损、船身漏水,仍艰难地驶入了西班牙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港的怀抱。这艘历经沧桑的船只,是寻找马鲁古群岛新航线的五艘探险船中的幸存者,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的见证者。船上仅剩的18名船员,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叛变、疾病、饥饿与脱水的折磨后,终于回到了故土。他们以船上横行的老鼠和变质淡水为生,却也因此成为首批环绕地球一周的传奇人物。这一成就,直到58年后的下一次环球航行才再次被复制。

环球航行的初衷,源自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对名望、财富的渴望。探险家们梦想着发现新的陆地和贸易路线,以期荣耀归国。然而,人类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海洋。随着海路环球航行的成功,人类的目光又转向了天空。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作为勇敢的先驱,成功地在地球轨道上完成了绕行一周的壮举,为人类征服宇宙的最后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环球旅行,通常意味着沿着一条漫长的环形路线,穿越地球的两极,至少跨越40,075千米的距离,并在这个过程中穿越赤道。这不仅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更是对智慧和勇气的挑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环球旅行已经变得相对安全、舒适和便捷。全球定位系统与详尽的地图、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政治局势情报,以及坚固耐用的交通工具,都为环球旅行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回溯历史,最早的环球航行船只——卡拉克帆船,以其庞大的身躯和坚固的结构,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稳稳前行。这些三桅或四桅的远洋帆船,不仅装载着远航所需的货物和补给,更承载着船员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勇气。在当时,船员们依靠航海仪器和不精确的地图来导航,利用磁罗经和六分仪来测量日月阴影的角度,从而确定纬度;通过测深锤来测量水深,确保航行的安全。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的导航工具已被现代科技所取代。电罗经等高科技器材以其精确性和稳定性,成为现代航行者的首选。同时,自动雷达标绘仪能够实时显示周围船舶的位置,有效避免了碰撞的风险;回声测深仪则通过声波来测量水深,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于想要体验环球旅行的人来说,如今已无需亲自驾船或骑自行车上路。民航客机的出现,让环球旅行变得触手可及。虽然这需要精心的策划和不菲的费用,尤其是需要合理安排在机场的转机时间,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愿意挑战自我,尝试创下新的环球旅行纪录。

目前,以民航客机进行环球旅行的最快纪录保持者是大卫·斯普林贝特。他在1980年利用“协和”号客机——这一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客机之一,仅用了44小时6分钟就完成了37,124公里的环球飞行。这一壮举不仅符合国际航空联合会的规定,更成为难以超越的里程碑。然而,即便无法复制斯普林贝特的纪录,现代旅行者仍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飞行路线和航班组合,尽可能地缩短环球旅行的时间。

无论是走陆路、海路还是飞上太空,这些富有开拓精神的旅程都源自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的渴望以及对冒险的热爱。从斐迪南·麦哲伦的船队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而非扁平状,到齐柏林飞艇、热气球、飞机乃至载人航天器的环球之旅,每一次的尝试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旅程不仅发现了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新岛屿,更开启了人类对世界的全新认知。

1083天

帆船1519—1522年

麦哲伦的船队

21天5小时31分

齐柏林飞船1929年

雨果·埃克纳博士

19天21小时55分

热气球1999年

伯特兰·皮卡德与布莱恩·琼斯

175天

飞机(中途停留数次)1924年

洛威尔·史密斯中尉等人

94小时1分

飞机(中途无停留)1949年

詹姆斯·盖勒格上尉

9天3分44秒

飞机(无停留、无加油)1986年

迪克·鲁丹与珍娜·叶格

108分

太空船1961年

尤里·加加林

环球旅行不仅是一次对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次对人类精神极限的挑战。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旅行经历。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勇敢地踏上环球旅行的征程,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跟随探险家的脚步,一起分享奇妙而惊险的环球之旅。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