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

注释:世界花卉大观园摄影志愿者   北京老人  摄

元佑五年(1090年)五月的一天,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来到了诗僧清顺所居的藏春坞。

门前的两棵古松枝干遒劲,橘红如火的凌霄花攀援而上。一天苏轼屏去随从去访他,古松树下,落了一地的凌霄花,顺清和尚指着凌霄落花,请求苏轼以此为题作一首词。

于是,苏轼当场作了《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注释:世界花卉大观园摄影志愿者   老牛  摄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凌霄花原产于长江流域,它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花大色艳,非常引人注目。

凌霄名字大气,有凌云壮志的意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凌霄花的描述 “附木而上,高达数丈,故曰凌霄”。

注释:世界花卉大观园摄影志愿者   老牛  摄

凌霄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小叶的边缘有粗锯齿。其花期在5~8月。

随着夏天的到来,园内的凌霄花也随即开放,红花烂漫、绿叶婆娑。

注释:世界花卉大观园摄影志愿者   老牛  摄

很多人听说凌霄,是因为诗人舒婷的那首《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诗人眼中,凌霄花通过攀附大树,在高枝上开出鲜艳的花朵来炫耀自己。

注释:世界花卉大观园摄影志愿者   老牛  摄

其实凌霄花作为一种攀援藤本植物,攀援是天然的能力。并不是为了“趋炎附势”。

凌霄的茎木质,表皮脱落后为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

凌霄的这种生长特点也被人用来借题发挥,有人认为它依势张狂,有人认为它勇于攀登。

白居易是这样描述的:“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告诫后人,不要学习凌霄花,为人立身必须坚强自立,不可柔弱依仗他人,更不可依势自大,方免遭到覆亡。 

注释:世界花卉大观园摄影志愿者   老牛  摄

在清代学者李渔笔下,凌霄花被称为“天际真人”,被认为是最可敬的藤本植物。

《闲情偶寄•种植•凌霄》中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然望之如天际真人,卒急不能招致,是可敬亦可恨也。”

本文引自《写给孩子们的古典文学植物图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唠一唠

世界花卉大观园

来源: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