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一个全国科普月到来之际,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宣传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创新意识。2025年8月28日,由河北省科协主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联合石家庄市西雅小学、鹿泉区上庄镇南庄小学、石家庄市名优企业品牌保护促进协会,在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科技创造生活 科普成就未来”科普研学活动。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共计300余人参与。其中线上150人参与了互动,线下青少年、家长及大学生、科技志愿者152人参加。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科普团队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介绍了科普基地和农业科普活动内容,种质资源墙展示农作物、中草药、蔬菜、水果、豆类等种子,展示了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转基因知识等相关展板;播放了科普基地宣传片、科普微视频《多姿多彩的玉米》、科普动画《隐形的杀手-玉米赤霉烯酮》。
参观了中药材展览。在中草药展区,常见药用植物及其功效以实物结合图文形式展出,揭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听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主任钱训研究员作的《实验室的“火眼金睛”》科普宣传报告。而在实验室环节,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了高效液相色谱、分子检测等先进技术如何像“火眼金睛”一般,精准识别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深刻理解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
赵璞博士通过多媒体科普讲座《玉米的简史-从杂草到主粮》生动还原了玉米如何从美洲荒野中的细小杂草,通过人类驯化、育种创新,跃升为全球三大主粮之一的历程。通过基因演变与人工选择的故事,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对农业文明的颠覆性推动。
朱金永老师《思政课》,从1名军人转业到科技工作者,传递“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许大金博士在《神奇的种子》讲座中,种子结构、萌发机制和遗传奥秘被一一拆解,彰显“小种子、大世界”的科技魅力。同学们还进行了辨别不同类型的玉米田间实践活动。
通过科普研学活动,以科技报国为己任,激发同学们创新创造活力。全国科普月期间,基地将持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作者:马春红 赵璞 朱金永 许大金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