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薛鹏举

单位: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去医院看病时有些患者在听到要做 CT 就会心里发怵,听说 CT 有辐射,会不会照一次就增加癌症风险呢?这种担忧其实很常见,尤其是在如今辐射致癌的说法流传较广的情况下,很多患者都想通过 CT来确认病情,但又怕惹上辐射的潜在危害。实际上,CT 辐射是否会致癌并不能一概而论,其核心在于剂量和必要性;搞懂两个关键点,就能理性看待CT 检查,既不用恐慌,也不随意滥用。

CT 的辐射是什么?

CT 检查是现代医学的 “火眼金睛”,它能帮助医生快速看清身体内部的问题,为治疗争取时间,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我们在判断CT 辐射的风险,首先要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辐射。我们生活中存在一些辐射,但不是所有辐射都有风险。他们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两者的性质和危害差异都极大。

其中,非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低,它无法破坏原子结构,更不会对人体细胞的DNA造成损伤,目前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表明它会致癌。例如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手机信号、电脑屏幕、微波炉微波,以及晒太阳时肉眼可见的光,这些都属于非电离辐射,而且它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使用就无须担心。

与非电离辐射不同的是,CT 检查用的是电离辐射,它的能量则较高,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与细胞内的DNA 发生作用,造成轻微损伤。不过由于人体自带强大的修复系统,使大多数轻微的 DNA 损伤都会被身体自动修复,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辐射剂量过高时,会导致DNA 损伤的数量超过了身体的修复能力,或者损伤发生在关键基因上无法进行修复,才有可能增加细胞癌变的概率。

简单来说,CT 的辐射确实有潜在风险,但这种风险并非来自辐射本身,而是取决于辐射的剂量,以及人体对辐射的耐受力和修复能力。有些患者在脱离剂量谈辐射会致癌本质上就是在制造焦虑,因此建议大家要理性看待CT 辐射。另外,如果只是普通感冒、轻微咳嗽以及轻度头痛症状,医生通常不会建议做 CT,因为这些情况通过症状、血常规等就能诊断,无需动用 CT,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辐射真的会致癌吗?

在上述中我们提到了“辐射会致癌”,这个说法需要加一个前提: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辐射与癌症的关系要取决于剂量的多少,辐射剂量越低,致癌风险越小;剂量越高,风险才会显著上升。

2.1从科学角度看,辐射致癌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辐射剂量已经超过某个阈值时才会发生,这种称为确定性效应。比如高剂量辐射可能会导致皮肤灼伤和身体器官损伤,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但CT 检查的剂量远低于这个阈值,通常情况下,做一次 CT 的剂量只有几到几十毫西弗(衡量辐射剂量的常用单位),并不会引起确定性效应。

另一种则是随机效应,这是低剂量辐射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它并没有明确的剂量阈值,而且风险会随着剂量增加而略微上升,但同时这种风险是概率性的。换句话说,不是患者在照完 CT 就一定会致癌,而是照一次 CT,致癌的概率会比不照略高一点,但这个略高的幅度非常小。

作为全球权威辐射防护机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对医疗辐射的评估中明确指出,基于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医疗电离辐射如CT、X 光带来的诊断获益,远远大于潜在的随机效应风险。例如患者通过CT 及时发现肺癌、脑出血等疾病,可以尽早治疗,挽救生命,这种获益比极低的致癌概率要低得多。

2.2一次 CT 的辐射量,到底有多大?

要准确描述 CT 辐射的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量化它,看看它一次 CT 的辐射量,和我们日常接触的自然本底辐射相比,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其中毫西弗的数值越高,就代表辐射量越大。而不同类型的CT的辐射剂量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检查部位和机器型号。

头部 CT:辐射剂量约 2-4 mSv,相当于 1 年左右的自然本底辐射;

胸部 CT:普通胸部 CT 约 5-8 mSv,低剂量螺旋 CT仅 1-2 mSv,分别相当于 2-3 年、半年左右的自然本底辐射;

全身 CT:剂量较高,约 15-30 mSv,相当于 6-12 年的自然本底辐射,但 PET-CT 通常用于肿瘤诊断或随访,不会随意开具。

从上述数据就能看出一次普通 CT 的辐射量,相当于是几个月到几年的自然辐射。而我们每年基本都在与自然本底辐射进行接触,怎么会没有人担心呼吸空气会致癌呢?因此,患者需要知道的是,一次CT 的辐射量,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同时CT 的辐射剂量一直在降低,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剂量螺旋 CT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降低到50%-80%,进一步缩小了辐射风险。

3、如何降低 CT 辐射的潜在风险?

我们在上述中提到了虽然 CT 辐射风险低,但建议患者还是要遵循能少则少原则。

不要主动要求做 CT:实际上患者是否需要做CT是由医生根据患者自身病情

来判断的,如果病情不需要但患者还是盲目做了,就属于无获益的辐射暴露,反而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优先选择低剂量技术:在做CT时可以咨询医生是否有低剂量CT选项。

特殊人群格外谨慎:对于儿童来说,身体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对辐射的敏感性是成年人的2倍,且生存期更长,带来的长期风险更高。因此医生再给儿童做 CT 时,会调整机器参数,来降低辐射的剂量,同时用B 超或核磁共振成像(MRI) 替代 CT。通常情况下,孕妇应该尽量避免做CT。但有些人所谓 “绝对不能做” 的说法太绝对。除非是特殊情况如脑出血和肺栓塞等严重疾病,将胎儿的辐射暴露控制在最低水平,医生会用铅衣严密遮挡腹部。

检查时配合防护:有些患者在做 CT 时,会觉得医生提供遮挡的非检查部位如铅衣和铅帽等防护用品很麻烦,因此会拒绝穿戴。这是错误的观点。铅衣可以有效阻挡辐射,减少患者身体非检查部位的暴露,特别是甲状腺和生殖器等一些对辐射异常敏感的身体部位,一定要做好防护。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CT存在一定的电离辐射,但可以通过低计量技术和合理防护来降低剂量。患者与其担心会致癌,还不如多关注如何科学就医,并配合做好必要检查,选择低剂量技术和做好防护,才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态度。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