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大家分享核心知识,摘取部分内容,供参阅使用。

问题1:已知紫外线暴露是多种眼肿瘤(如结膜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从而降低眼肿瘤发病风险?

核心观点一: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阻挡 99% ~ 100% 紫外线)。

观点解读:选择明确标注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劣质镜片可能无法有效过滤紫外线,建议户外活动时持续佩戴标有 UV400 的太阳镜,避免光线从镜框边缘进入。户外活动时持续佩戴,能阻挡大部分有害紫外线穿透眼睛,减少眼表和眼内组织损伤,降低病变风险。

核心观点二:搭配宽边帽或遮阳伞遮挡阳光。

观点解读:宽边帽檐(建议大于 7 厘米)或遮阳伞可阻挡上方及侧面紫外线,尤其在强光环境下形成双重防护,弥补太阳镜边缘漏光的不足,减少直射眼睛的紫外线强度。

核心观点三: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强光时段外出。

观点解读:该时段紫外线强度最高,长时间暴露易导致眼部细胞受损。尽量选择早晚外出或阴凉处活动,缩短眼睛接触高强度紫外线的时间。

核心观点四:雪地、沙滩等高反射环境需加强防护。

观点解读:雪地、水面、沙地等反射面会将紫外线强度提升 80%,此时需戴防护镜和帽子,减少停留时间,避免反射光从下方或侧面进入眼睛,造成累积性伤害。

核心观点五:高危人群定期检查眼部健康。

观点解读:有眼肿瘤家族史,尤其是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户外工作者等高风险人群,每年应定期眼部检查,早期发现肿块、色素沉着等异常病变,及时就医。

问题2:部分眼肿瘤与遗传因素相关,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除了基因检测,还应采取哪些针对性预防措施?

核心观点一:从新生儿期起即定期眼科筛查,监测眼底病变。

观点解读: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出生后 2 周内完成首次眼底筛查,3 月龄前每 4 周检查 1 次,3 月龄后每 3 个月复查直至 3 岁,通过专业设备或者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观察眼底,及早发现异常。

核心观点二:发现可疑病灶需立即干预,避免恶化。

观点解读:筛查中若发现异常斑块或肿块,应尽快明确诊断并治疗,防止肿瘤扩散,导致失明,甚至威胁生命等严重后果。

核心观点三:向家庭成员普及疾病知识和早期症状。

观点解读:家属需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会遗传,尤其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孩子有 50% 的遗传概率。若孩子出现白瞳、斜视或视力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核心观点四:基因咨询与遗传风险评估。

观点解读: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详细记录家族中肿瘤的发病情况,寻求遗传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医生评估个体患病风险并制订个性化监测计划。

核心观点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观点解读:遗传病可能带来焦虑,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家庭正确面对风险,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防控措施。

问题3:对于无症状的普通人群,应从什么年龄开始进行眼肿瘤的筛查,采用哪些检查项目和频率最为合适?

核心观点一:普通人群建议 40 岁起定期筛查眼肿瘤。

观点解读:对于无症状的普通人群,眼肿瘤的筛查并非常规项目,建议在儿童期和 40 岁以后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这一年龄设定基于肿瘤发病规律,但具体年龄可能因个人健康状况调整,比如有高危因素者需更早筛查。

核心观点二:高危人群需提前筛查并增加监测频率。

观点解读:有家族史、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不应等到 40 岁。例如:父母患过眼肿瘤的儿童,可能需在出生后即进行眼部专业检查,尤其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史的儿童,应尽早进行筛查,早诊早治。

核心观点三:基础筛查包括裂隙灯和眼底检查。

观点解读:裂隙灯检查能观察眼表结构,发现虹膜或结膜病变;眼底检查通过特殊仪器查看视网膜情况。这两项无创且快速,是筛查眼肿瘤的“基本功”,适合多数人。

核心观点四:超声波和 OCT 用于特定情况深度检查。

观点解读:当常规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时,超声波能探查眼球内部肿块,OCT 则能高清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这两种检查针对性更强,帮助医生判断肿瘤位置和性质。

核心观点五:每 1 ~ 2 年做一次常规筛查。

观点解读:多数人保持 1 ~ 2 年一次的频率即可覆盖风险,但像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糖尿病患者,有眼肿瘤家族史等特殊人群,医生可能建议缩短到半年或 1年复查,动态跟踪眼部变化。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